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疯传视频】一个在繁华都市修行的道士;出家道士的十七个誓愿

【疯传视频】一个在繁华都市修行的道士;出家道士的十七个誓愿

2020-09-01 08:58:03

【疯传视频】一个在繁华都市修行的道士——



红尘就是大道场?贪恋红尘自欺欺人还是红尘磨炼?大限来时自然明白




出家道士的十七個誓願

文:龙泉道人


出家是一项重大的人生抉择,不可不慎。三年前我一好友,女性,外形俊秀,因遭遇感情变故,顿时万念俱灰,于是到一寺庙中削发为尼。原想出家后可以断绝尘缘,过那种晨钟暮鼓的生活,以青灯黄卷为伴。不料,出家未足三月,她便受不了那种清心寡欲的修行生活,最后离开寺院还俗。一时成为亲友热议的话题。


在很多人看来,出家道士仙风道骨,飘逸清雅。也是很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其实,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与世俗生活的诀别,是从内心深处断绝尘缘。出家,便意味着从此以后以一种更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几近苛刻的戒律要求自己;出家,便意味着从此以道为终极追求,清心寡欲,放下尘俗,从此随缘自然,远游于十方丛林,以天地为家。

自古以来,出家修道者不计其数。应该说,出家之人都是善根厚重者,是继续前世未完成的道业,所以,总会在机缘成熟时走入玄门,蓄发冠巾,皈依三宝,侍奉三清道祖。而出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以戒律规范自己,慢慢去除身上的芒刺,研习道教经典及科仪,诵经礼忏、叩演玄音。


出家是一种与世俗完全不同的生活,因此,为了令道众坚定修道心念,出家受度时,往往需要发一系列誓言,以表修道心志。在道教看来,举头三尺有神明,只要发下誓言,必定遵誓言而行,否则定受祖师爷惩罚。因此,冠巾传度时,炉烟起,法宴开,誓言一出,天地为证,诸神法眼如炬,任何言行皆逃不过天神的稽查。这是一件极为庄重的事情。以下所列十七个誓愿摘录自《出家因缘经》:

一愿不杀生命,断圣种故。出家之后即脱离尘俗,道生太极,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皆有灵性。南华真人说:“万物齐一”。杀生即是取命,是为仁慈者所不为,故戒杀生。杀生,则断绝善根,难以成圣。此外,杀生易与众生结怨,不利修行。


二愿永不饮酒,败习性故。出家之人戒饮酒,虽然适量饮酒可活血,但过度饮酒则乱性,不利于修行。

“三愿永不血味,与体同故。”出家之人以素食为主,不沾荤辛。荤食出于血肉之躯,取动物生命以饱嗜欲是为不仁,虽未必自己亲手宰杀,但只要是血肉生灵,食之如同类,故戒之。

四愿不食五辛,障生天故。出家之人必戒五辛,即具刺激性且食之令口气污浊的蔬菜,即葱、蒜、韭菜、藠头、洋葱。道家认为,食此五辛不仅口气难闻,若生吃则易动肝火,熟吃则易激发欲望,欲望起淫念生,于修行不利。


五愿不犯淫欲,自乱心故。孔夫子在《礼记》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两件事:饮食,男女。不过,普通人尚且不可交不伦之媾,况乎道士?因出家人重清心而寡欲,行淫则心神激荡,真气易散,不利修真。


六愿不说他过,人恶闻故。说三道四、闲言碎语之类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因此,出家之人亦不可说人是非功过,甚至不听别人闲话,如此,方可正己而化人。故而戒之。

七愿不贪财货,为妨道故。世间最难驾驭的就是贪欲。世人皆以财富多寡为人生成败的衡量标准,但既已皈依玄门,接受十方信众供养,则应放下财富观,视钱财如浮云。道教有些门派讲究“不留隔夜钱”,能有食物果脯、有地方驻足即可。故而,钱财过多则乱心性,不利于自身修行。


八愿勤修功德,自庄严故。勤修功德是修道的根本,所谓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不自彰而名自远,不自恃而人自知。修道不以名利为目标,而以积德累功为要,否则与俗人无异,反而给人留下笑柄,成为道门之耻。


九愿不恼乱人,成怨业故。脑乱,即生别人闷气。俗话说,生气即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修道之人须放下、包容。心胸阔而怨憎除,视野广而慈悲生。不造怨业也是一种修行。

十愿利人不舍,不异我故。利人不舍,即坚持不懈利益众生。施舍是一种修行的手段,是济世度人,利益众生,应该持之以恒,对所有有缘众生应平等对待,不可有分别心。


十一愿永不妄语,人不信故。妄语,即胡言乱语、说大话、浮夸。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使用太多修辞纹饰,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修道最重真诚,浮华则难以服众。


十二愿永不懈怠,退道心故。修道是一生的事情,需要恒心、毅力,坚持不懈。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道业不成。世间修道者有五十步笑百步者,道心不坚,不如趁早放弃。自古以来,从未听说未倾心修行而成道者。

十三愿修学一切方便,成种智故。所谓修学一切方便,即只要有缘,可无所不学。老子说:“为学日益。”出家人清心寡欲,并不意味着不学无术,博览群书、深谙典籍有助于增长智能,修行则易出成果。


十四愿永不盗一切物,必倍偿故。《增广贤文》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鼠窃狗盗之事,君子所不齿。修道之人为行为、道德典范,更应洁身自好,有所取,有所不取。再说,若取不义之物,反而要加倍赔偿,是为愚痴行径,道人所不为也。


十五愿长内修斋,得齐心故。此为修行之要,修行者内修其心、外修其行,然后心志专一、神气不散。南华真人重“斋心”、“坐忘”,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心游于物外,意游于太虚,而得逍遥。

十六愿常照诸法空静,速进道故。诸法空静,则不着于世相,万法归空。而“致虚守静”是基本功夫,唯如此方能进道,这是“为道日损”的结果。


十七愿常敦默如愚,自安静故。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又说:“大智若愚。”拥有大智慧者看似愚钝,这是智者的境界。修道者,当守愚,道于虚静中来,而从未彰显于外。


以上所论十七条誓愿,是出家人的修行功夫,从内而外修正自己,然后慢慢合于大道。《升玄经》云:“为道士者,与彼俗人事事有反。目不多瞻,见好不惊。耳不听谗,不听乱声。鼻不嗅香,芬芳之腥。口不嗜甘,茹犯众生。心不想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践。此道士之行也。”


总而言之,出家修道,摒除世俗执念,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然后才能返璞归真。即使是守俗在家的修行居士,也应尽量持守这些誓愿,则道无不成。福生无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