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学打坐要先学会调身,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

学打坐要先学会调身,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

2018-04-27 00:32:55

 

师兄们好!佛医堂长期弘扬的实修法门中,呼吸法门(出入息)是一个重点。,希望对于学习打坐的师兄有益!



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妄念停住,止于一。无论你是修净土也好,修密宗也好,修止观也好,有也好,空也好,都要先做到“止于一”的境界,一定要“止于一”。 在修止的中间,不管你是修哪一宗派,用哪一种方法,甚至于用参话头的方法也可以。初步上座修止,最重要的先调身。现在不谈理论,实际地体会一下。


调身的第一步,先调气。气就是人身四大中的风大。哦!有些人不要中毒唷!假如你的境界超过这个阶段,不要又回转过来。自己当心啊!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呼吸怎么调呢?调呼吸与做气功是两回事。气功包括道家、佛家、密宗、瑜伽术,一共有两三百种,不外乎在两个鼻孔想办法。我说不要做气功,并不是说不要调气。人有天然的呼吸。你一上座以后,万事不管。呼吸粗、细、长、短都不要去管它,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听其自然的听。)不要去领导它,也不要拒绝它。慢慢地听。你听听看,呼吸蛮好玩的,开始短促,慢慢深长。


打坐时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的发动


  我们修道,在开始的时候,第一要认识什么是正道,道家丹经始终没有提出正道是什么,只有佛家提出一个东西就是“心”,心性的道理。道家只提一个比喻,,“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管理要包括得非常微妙幽秘——不是神秘。


  这八个字就是讲理论,实际上说,大家修道一定想到打坐,其实修道不一定打坐,而是管理自心。但现在我们以打坐来讲,打坐有个什么好处呢?


  过去有许多医生反对打坐,现在又不同了,因为在美国有很多医生研究打坐,而且把这个拿来治病,叫做“冬眠治疗”,效法动物的冬眠,很有效果。因为洋人高鼻子蓝眼睛说的,我们也跟着说对啦。


  譬如说这个人身体非常虚弱,他今天学道是想救命治病,所以学打坐。能不能当神仙不管了,至少打坐这个修养现在医学比做冬眠治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学动物一样静下来,也就是物理、生理自我治疗的一种方法,所以打坐对治病、对身体健康,只有帮助而没有坏处。


  说打坐坐坏了,什么神经失常了,那是他自己乱搞,自己打坐想变成神仙,又想得眼通又想得他心通的,那已经是神通的二号,就是精神有病,当然搞坏了。如果说打坐会出毛病,那睡觉也应该出毛病啊!打坐是一个休息状态,休息怎么会出毛病呢?那只是心理上出毛病罢了!


  过去西医非常批评打坐,认为打坐两腿交叠,把血管压住血液不大流通,所以发麻了。说到血管压住,你看那些劳力挑担子的,两条腿上青筋一坨一坨地鼓起来,那是因为用力过度,所以血管神经曲张受伤纠结了。


  打坐不会坐出腿上的筋纠结,西医不了解中国医学乃至道家气脉的道理,发麻不是血液流通受阻碍的关系,是因为气血不清,浊气没有下降。气脉慢慢走通了以后,不但腿不麻,而且两腿舒服得很,舒服到发快感,因此就不愿意下座了。所谓发乐,就包括快感的意思,快感还是粗的。


  打坐为什么对人体有那么多好处?先不管修道问题,只要腿一盘,手收拢来结手印,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我们这个心脏是一个帮辅,随时收缩舒张,当两腿一盘两手一收,人体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减少了,因此心脏工作可以缓慢,所以后世修道多半采用了打坐。


  打坐有九十多种姿势,以盘腿坐比较好,但是也要把姿势弄清楚。


  现在一般道家打坐,用得特别多的只有一个叫做手诀,道家原来叫做结太极图,一阴一阳抱着,太极图的手印实际上也是密宗的手印。密宗的手印很多,手印的道理就是手语,是与佛菩萨、有成就的人沟通的手语,这也是个大奥秘。



  所以说打坐时手的姿势、身体的姿势、腿的姿势,虽然是一个模式,但严格地研究,每人都不同,这个与自己身体的气脉、禀赋有关,所以要懂这个原理。



  讲道家“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的道理,我们打坐时,外形收拢起来就是管理,内心不向外面消耗了,这是打坐姿势身体“微密”的作用。打坐的姿势包括那么多的学问,所以是“微密”。


  这还是外形,至于内心“管括微密”的管理,就更难了,虽说有很多方法,道家只列出来上品道法与普通道法的一个总纲。


  道家的上品丹法,这个名称没有具体的东西,据说得了上品丹法,七天以内就可以成仙证。普通的修法,就是根据后世所谓百日筑基,炼己——锻炼自己;外加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都需要“管括微密”,要十二三年。但是谁能做到?



  “管括微密”有什么要点呢?身心收拢来到达“微密”,这个“微密”不是密宗这个“密”,这个时候印度的佛法还没有来,这个“密”是我们本来文化里就有的。上古的圣人,尤其是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退藏于密”,已经说清楚了。


  如果以《易经》中国文化道理来讲,不管佛家、儒家、道家,一切修身养性法门走的都是一个路子,就是“退藏于密”。密在什么地方?不是身上哪一个点、哪一个穴道,而是密到不可知处,无始无终一念不生,这个谓之密,没有处所也没有形象。


  唐宋以后佛学密宗进来,真正的大密也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什么另外一个秘密。


  讲修道的道理,所谓“管括微密”,也就是这个道理。“微”字是老庄的观念,“密”字是取用《易经》的观念,所以道家《参同契》把《易经》、老庄、丹道的修法合一,三样相通。



  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不过我们初步不能做到止,因此必须要打坐。


  打坐一共有几十种姿势,不过对生理、心理最有利的,就是盘起腿来打坐。盘腿的作用大得很,如写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大发其财。


  不过,我有个原则,一篇文章下来,对世道人心无益处者,誓死不干,这是我的行门。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


  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


  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


  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


  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


  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


佛医堂实修课打坐教学照片


  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我们盘起腿来打坐,气机真正通了,那岂止身心发乐而已!我们后天的身体,不可思议的功能,都发出来了。比如老年人的气脉整个通了,就会同婴儿一样。


  不过,两腿气脉通了的人有没有?没有,至少我没见过。有同学注意到上说的两足尊,这不光是理论,非常对。理论上两足尊是福德圆满至尊,智慧圆满至尊。福德、智慧两皆具足,所以叫两足尊。实际上,五通里有神足通,神气充满了,直至两足。


  人的根在头部,虚空就是土壤,手足是枝桠,枝桠一萎缩,这个“无根树”就完了,所以有很多理由要盘腿。


  把腿一盘好,真正找到路子的人,用一个很彻底的办法,懂了理,修持很快就上路了。,弟子们七天、五天就证罗汉果,不是假的。为什么呢?古人物质欲望不发达,思想、心境非常纯朴,容易证果;现代人越有学问越难弄,越不会成功,因为自己太复杂了。


  古人是闻一言而必行,上经常有四个字:“信受奉行”。每一本经典结束时,差不多都是这四个字,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实如此。从“如是我闻”开始,到最后“信受奉行”,任何都是这八个字,真做到就成功了。


  古人一信就信到底,信老师,信佛,一信马上就有感受,身心感应就变了,非常恭敬地奉为金科玉律去做,就成功了。



  现代人不然,你把宝贝教他,他当面对你说:好啊,好啊!非常感谢。心里头则想:该不要上当吧?不晓得老师到那个程度没有?然后回去,找两三个人研究那个老师去了。


  现代的人与古人的心理,相差到如此程度,我几十年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古人几天就可以成功,现代人不会成功,就是自己的心行道德,把自己挡住了。然而,古人今人的生命功能,则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另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只要我们一静,那里发胀,这里发痛,酸痛胀麻痒冷热都会发生,这些现象都会来的。你打起坐来有这些现象,就是气脉初步的动。换言之,当你静下来时,不管好的或坏的感觉出现,都是因为心里比较静,气机的反应来了的缘故。


  你们打坐腿发酸发麻,就是说你虽然是二十几岁,可是你的生命已经死掉十几岁了。


  另一方面,你所有的毛病,浊气都发出来了,打坐已经把你的业气浊气慢慢打下来,所以发酸发麻发胀,这是好事情好现象。这个感受来了,怎么办呢?只要看住它,这个地方就要忍了。



  我年轻时,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忍耐一点,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力。既然可以消业,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后,再盘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为好胜,怕难为情,就硬熬。


  后来为了降服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炼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帮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连这个腿都降服不了,还降服其心?几天以后,本来痛苦得身子都弯下去了,忽然,咔嗒一声,腿软了下来,两腿贴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


  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面想到,阁楼上那人,整天都没听见他敲引磬差人送饭,该不会出问题了吧?就在下面喊,我因舒服极了,根本不想回答,这下可把和尚吓着了,赶紧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只是不答话,原来在打坐。




  这说明了什么?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发动的一种,有一点反应就有一点影子,不管好反应或坏反应,你那个正觉看住它,千万不要加上现在的知识,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导气脉向命根走啦,什么督脉通啦,一引导就完了,不但达不到气脉通,甚至引出各种毛病来(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导反而不能成功。


  有没有气脉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础就打好了,是有气脉这回事。不过要无心于气脉,无心于四大,四大皆空了,气脉就成功了。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大家学佛修道,首先提到定。能不能定?不去管它,先问能不能盘腿?盘腿不是定,只是习定的最基本方法。你腿都不能盘,还谈什么呢?理到了,事做不到是不行的。事相做得到,行愿做不到也不行。


  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又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换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工夫不可。



  初学打坐记住一个原则,时间少做,次数多坐,一天多坐几次,这是个要点,千万记住!这样慢慢地次数多坐,时间少坐,不要为了熬腿把时间拉长,以后会讨厌静坐了,不要认为熬腿是功夫,这也是个大错误。所以初学的人宁可时间少坐,次数多坐,每一次坐下来短短时间,恰到好处,这是一个要点。



  你们工夫做了一段时间,身体还没有软化,两条腿盘不住,这不是两足尊,而是两足争,打起坐来跟两腿在争、在熬。


佛医堂实修课打坐教学照片


  有一位朋友,写信问我打坐的问题,他说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与腿争!我们现在用功都来不及,还跟腿去搞这玩意儿!来不及啊!正意最重要。开始两条腿盘不住,什么姿势都可以的,等工夫到了,两条腿已软化,自然就盘得住了。


  只要这两条腿的气通了,寿命也跟着延长。你注意!你觉得身体老化一点,僵硬一点,那么你就早准备一点——准备走了。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也不要有门户之见,在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为“定”是共法。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有时间打坐。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


  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大家更要注意,修行须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工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工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工夫上去追求。在工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


  譬如你今天修行打坐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晓得,你不用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它就变去了,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盘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


佛医堂实修课打坐教学照片


学打坐要先学会调身,调身的第一步是调呼吸:


  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工夫,没有用的。


你不要认为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必搞这个玩意儿,错喽!要想少病少恼,即使是登地菩萨也还要修。因此,不要有增上慢心,一定要修。听呼吸要不增不减,让它自然。不过,在这中间有个毛病,叫你们听呼吸,调呼吸。结果变成去管理感觉了。怎么说呢?


上座调呼吸,开始一两下还听着呼吸,但是,听几下以后,便去管身上的感觉了,念头被生理上的感觉牵去了。这话很难体会,非在此间打过滚来的,不容易知道。你们等一下体会看看。呼吸一往一来是虚的,生理反应的感觉跟呼吸比起来,比较实在,比较坚固。而生理的感受就是我们业力的根本,很容易去抓住它。所以,只要听自己呼吸往来,不要管身体上的感受,不要去控制呼吸。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假如你是修念佛的人,一边听呼吸,还念不念佛呢?或是念咒子的人,还念不念咒子呢?或是修别的法门的人,这些法门还用不用呢?当然用。怎么说呢?你用耳根来听呼吸,那个能知之性并没有跟听呼吸完全统一,假使能够完全统一,那就是“心息相依”,密宗叫做“心风得自在者”。能做到如此,那相当高了,马马虎虎的神通都有了。谈何容易啊!若真能得到“心息相依”,你就没有时间动第二个念头,而且,这个色壳子对你已不是障碍了,如鸟之出笼。但是,还没有得道哦!若要做到呼吸没有往来的感受,那四大要绝对的健康。据我看来,诸位脸上都有病容,身心都不够健康。上座!


  不要控制呼吸。一切道理都不管。不要再下注解,在心里又讲许多道理,那又不能心息相依了。要知道,修“心息相依”的法门,只是修止的初步。修心息相依,调息,由粗的呼吸,配合心性的注意力,变成很细的气。慢慢的,气充满了。但是,不要有充满的感觉,这是表达的话。很细的呼吸,变成很缓慢,很久很久才有一次呼吸。在这个阶段,杂念妄想就比较少了,甚至感觉到杂念妄想完全没有了。但是,你不要欢喜,这下到达了没有妄念,空了。这样一来,杂念妄想又来了,呼吸又来了。要听其自然。

节选自《习禅录影》

责任编辑/一诚


  在第52期的佛医堂禅茶课中,弘南老师多次讲到了出入息(呼吸法门)的方法和原理,有兴趣的师兄,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收听佛医堂禅茶课录音:

佛医堂禅茶课录音二维码



相关阅读:

   专注呼吸:验证打坐禅修的好处

 《禅观与内功》第6期佛医功夫实修课录音摘录

   打坐心得:观呼吸的方法最有效(实修参考)

流通处公益推广:

 倡导使用符合人体力学的“佛医养生打坐垫

 传统的内功修行辅助养生茶“飞天茶、辟谷茶”介绍



编辑声明


  佛医堂微信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部分整理自公开媒体,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如果您有任何观点,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的评论栏里和我们的编辑义工对话。另外,如您认为微信的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admin@foyitang.com ,我们会及时更正。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