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乔帮主 敬请关注 | 夜读日思
选曲 | 张姓歌星 腾讯音乐
有这样一个姓,非常特别,总是被提及,张三李四,其实,按照人口数量普查结果来看,这个目标实现了,张姓现在位居全国人口第三位,超过8500万人,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不过十个而已,可以说,张姓真是人可敌国啊!
有这样一个姓,非常独特,没有人当过皇帝,玉皇大帝却姓张,灶王爷也姓张,出过很多良相忠臣,涌现很多知名武将,近现代,著名学者、歌星影星、体育奇才,数不胜数,颜值担当,忠义无双!
有没有发现,你的朋友姓张的非常多,我的同学百余人姓张,六个主播里,四个姓张,四个徒弟里,张徒弟是最优秀那个,同事里,百余人姓张,你知道打油诗的鼻祖叫张打油吗?你知道弓长张,应该叫gongzhangzhang吗?你知道六尺巷的典故吗?你知道为什么张姓可以不说免贵吗?
追根溯源
文成掷笔仰天叹,吟咏张姓家训篇。
气如麝香馨今日,韵似松梅忆当年。
天长地久血脉连,宗族情意永不断。
天生我等皆有用,忠孝诚信理应全。
姬水熊国世称雄,国君少典挥祖公。
皇帝依职赐姓张,封地中原曰弓正。
仰望长空北斗明,天弓之象启心动。
挥公强弓力千钧,创造亘古第一弓。
张姓的起源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源于“姬”姓。
源于姬姓有两支:
1、“黄帝”姬轩辕长子姬挚(即“少昊”青阳氏)第五子姬挥,因发明古代重要兵器——弓箭,而被任命为主管弓矢的“弓正”(官职名),也称为“弓长”,于是其后人便以其官名为氏,号为“张氏”。张挥便是张姓的得姓始祖。此支张氏发源于清河,是为“清河张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2、春秋时,晋国有位姬姓大夫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为氏,也称张氏。
张氏世代仕晋,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韩赵魏三国迁都而迁移。张侯(即解张)的哥哥张老的后代跟随韩国成为贵族,汉朝开国第一功臣张良即是这一支的后代。解张的后代是为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张氏。
二、源于他姓改姓。
1、赐姓。
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汉丞相诸葛亮赐姓张,其子孙便以张为姓。
2、改姓。
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本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姓张,其子孙便以张为姓。
唐朝将领奚族人李宝臣,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改名张忠志。后成为唐末“河朔三镇”之一,官至司空,封陇西郡王。
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的。
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张姓为啥不用免贵?
《 皇经》讲述了玉帝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 代存万众生”的著名事迹。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 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所以玉帝的年龄大约等于一百几十亿岁,大概相当于宇宙还未形成时的年代),终为千古一圣—玉皇大帝。是历经万劫亿难,千辛万苦,不可思议,按《玉皇经》所载, 玉帝的年龄和今天所考证的宇宙的年龄相接近 !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普通神佛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 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 宇宙 的大圣者。
玉皇大帝,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居住在玉清宫,上掌三十六天, 三千世界,各部神佛,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诸神、仙、佛,以及凡间亿万生灵,因此尊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传说,玉皇大帝姓张,何以为证?且看西游记!
据中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记载:“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可见《西游记》中的玉帝姓张。
张为什么就这么特殊呢?为什么就高人一等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玉皇大帝姓张!玉皇大帝在道教神话传说中是天地主宰。你和天一个姓当然不用“免贵”了。所以姓张的人在别人问你贵姓时,千万不能说“免贵”,说了就是对天地不敬!不过张姓并不是一开始就不用说“免贵”,因为玉皇大帝是在宋真宗时才被敬为天神的,玉皇大帝由宋真宗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尊极为特殊的天神,是众神之神天地主宰。所以宋真宗之前张姓也说“免贵”。粉丝们,涨姿势不?
六尺巷的传说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张姓谦恭礼让的品行也影响了万千国人!
“六尺巷”由此而来。这条巷子现存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六尺巷】
【《六尺巷》张正扬演唱】
张姓古今名人
自古至今,张姓当真是人才辈出、忠义无双,各个领域都有泰斗级人物!
远古时代,传说中,玉皇大帝、阎王爷、灶王爷都姓张;
秦国和魏国两国之相张仪,不但是政治家,还是外交家,古代著名的演说家;
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张骞,他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山鼻祖;
科圣,张衡,中国最早的科学家,不但发明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还是诗人、数学家、制图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为中国的天文学、机械制造、地震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万人敌,张飞,不但勇猛,还忠义无双,最牛叉的是,他是刘禅的老丈人。五虎上将之一,号称唯一匹敌吕布之猛将,一条丈八蛇矛纵横三国;
明朝首辅张居正,一条鞭法,震慑大明王朝十年,功绩卓著;
香帅,可不只是楚留香,还有张之洞,他是我国现代民族工业、重工业之父,奠基人,各位老师也要注意这个知识点:他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过突出贡献;
,不但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还与赵四小姐成就了一段空古绝今的爱情佳话!
现代,名人就更加数不胜数、灿若繁星了,看看他们的名字和图片你就有感叹不已了,真是名人堂级别呀!
忍、孝治家百忍堂
在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村有一座张公艺百忍堂祠。1400多年前,张公艺以忍耐、修身、齐家之本,率领一个九世同居、近千人的大家族,历经几个民不聊生、战乱频繁的朝代,却人丁兴旺、团结和睦。为此,这个家族受到了很多帝王的旌表、幸宅、赠缣。1951年和1957年,曾两次向来京开会的当地领导询问这个家族的情况,可想当时这个家族的影响之大。
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今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张家庄村张公艺(公元577-676年),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
远在东晋时期,张公艺尚未出世,其家已经成为一大望族。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天宝元年(公元550年),亲书“雍睦海宗”金匾,并派东安王前去拜访。
据寿张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圣渝邵阳公梁子恭携匾亦亲慰抚,其匾题词曰"孝友可师"。这年,张公艺刚满12岁,张公艺的祖父已去世,主持家务的是张公艺的父亲张兴。
隋朝末年,李世民曾单骑到占据任城(今山东济宁)的徐圆朗的军中刺探军情,不幸被徐圆朗的人认出,围攻捉拿。李世民杀开一条血路向西北方向逃走。当他来到寿张县张家庄前,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上有一独木桥,李世民身负重伤,人困马乏,不幸马失前蹄跌入水中。巧在这时,张公艺带领几个青年在河岸边习武,他见一壮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给他治病养伤,不几日李世民便恢复了健康。当时,李世民不便于说明自己的身份就起程了。李世民登上皇位,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所以在贞观九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当使臣来到张家庄时,张公艺正在召集人员在当年李世民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唐壬,唐王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这座规模宏大的石桥长约60米,宽6米,高7米。始建于唐贞观九年,距今1300多年。后来此桥被称作 "访贤桥"、"古贤桥",张家庄更名为古贤庄。今因石桥被埋于村南,张氏居住于桥北,故称桥北张村。
公元665年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附:张公艺先祖所撰《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作者:乔帮主,作家协会会员,诗文俱佳,博古通今,创作《乔帮主讲曹操》系列,新十二生肖故事,《乔叔叔讲唐诗》系列,新百家姓系列,《弟子讲诗词》系列等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过百万字。
微信公众号:夜读日思
【ID:qdl20160813】
个人微信:13514550928
投稿邮箱:qiaodianl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