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武侠小说作家34个不为人知的典故

武侠小说作家34个不为人知的典故

2018-05-06 19:42:27
 
 
 
编者按: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侠作家各自拥有自己的江湖,是至高无上的王,武侠作家遇上武侠作家,常常给人以“王不见王”之感,但其实,武侠作家不只是王,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强烈的共性,彼此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本文记取了武侠作家的34个典故,是武侠爱好者不能忽略的吉光片羽。


武侠世界最富盛名的照片,左起至右:周瑞标、卧龙生、诸葛青云、古龙


1
为读书宁可坐牢
金庸平时看什么武侠小说

金庸书房

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能融汇贯通,承先启后,离不开对武侠小说的大量阅读和揣摩。

“以人物写得好不好,来衡量每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我以为《十二金钱镖》的文学价值比《蜀山剑侠传》与《江湖奇侠传》高,因为前者写飞豹子、俞剑平等人物都有成就,而后两者专以情节离奇取胜,不免落了次乘。……《卧虎藏龙》等书,人物是有内心思想的,结构也比《十二金钱镖》好,比《蜀山奇侠传》当然是更好了。”

“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八九岁就在看了。第一部看《荒江女侠》,后来看《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等,年纪大一点,喜欢看白羽的。”

2003年,金庸说,“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起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

金庸读书,不只是为创作,只是单纯的爱好,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有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坐牢10年,但可以自由读书;另一个是拥有自由,但不可以读书,我宁愿选择前者。”

2
梁羽生与金庸:同事、对手、棋友

梁羽生和金庸对弈

金庸和梁羽生开创新武侠局面时,两人还是《新晚报》副刊编辑,是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除谈论武侠外,两人还时常在棋盘上通宵厮杀。

金庸与梁羽生晚年几次见面,下棋几乎成为必有的项目。1994年悉尼作家节时,他们已十年不见,难得的会面,两位古稀老人最有兴趣的就是下棋,一下两个小时,直到疲乏,有些头晕了才作罢。

金庸向许多围棋高手拜师学棋,梁羽生下不过他了,但每次对弈还是缠得不死不活。在悉尼梁家,梁羽生拿出一副很破旧的棋子,开心地说:“这是你送给我的旧棋,一直要陪我到老死了。”还有几本清代的棋书《弈理指归》、《桃花泉弈谱》也是金庸送的。(傅国涌《金庸传》)

3
金庸看古龙:欣赏但划清界限
古龙看金庸:曾模仿的前辈但稍不服气

金庸与古龙的合影

古龙学过金庸,这点古龙并不讳言,“我自己在开始武侠小说时,就几乎是在拼命模仿金庸先生,写了十年后,在写《名剑风流》、《绝代双骄》时,还是在模仿金庸先生。我相信武侠小说作家中,和我同样情况的人并不少”。

同一篇文中,古龙说,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侠小说风格虽然至今还是足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读者,但武侠小说还是已到了要求新、求变的时候”

显然,尊敬归尊敬,古龙对金庸的武侠创作,是有一点“不同意见”,小小的“不服气”的。

金庸对古龙呢?

在1998年的一次会议上,金庸说:“六七十年代时我去台湾,台湾的武侠小说家来香港,我们经常相聚饮宴、打牌聊天,我是主要的请客者,所以他们一致称我为‘帮主’。这个帮,大概就是胡闹帮,帮中成员主要是古龙、卧龙生、诸葛青云、倪匡、项庄,此外尚有张彻、王羽等等。”可见,此时金庸和古龙相互唱和,还是极为愉快的。

1972年,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在《明报》即将完成之日,邀请古龙“接笔”,写信给古龙,古龙收到来信时,武侠作家于东楼在场,古龙当时来信较多,不能一一展开,恰好当时要去洗澡,便请于东楼拆开,得知是金庸来信后,澡也不洗了,匆匆读完,半天不发一语。此后,古龙为《明报》创作《陆小凤传奇》。

古龙逝世后,金庸发表悼文,说,“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荡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

这段话成为金庸对古龙评价的“盖棺论定”,多年来一直为人沿用。但金庸创作后期,看到古龙作为后辈,后来者居上,与自己比肩,是否有一些情结呢?即便从悼文中看,“当年交好”,是否“以后交恶”呢?

如果说过于牵强附会,是“诛心”之论,但金庸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对古龙的为人处世,流露出一丝的不以为然,似有“划清界限”的意思。

但这也不过是小小的余音罢了。

以金庸世家子弟的出身,古龙江湖中人的身份,两人在武侠上的相互尊重和欣赏,在武侠创作之道的交锋,对武侠之路的拓展,相会时有相会的敬重,分手有各自的追求。武侠能同时有金古,二人眼中有彼此,已经是武侠的大幸了。

时间将会对两人的创作,进行永远的议论。

4
为何只有还珠楼主才能写出《蜀山剑侠传》

林青霞曾出演《蜀山》,是迄今最符合原著,呈现蜀山特色的角色之一

《蜀山剑侠传》被倪匡称为“天下第一奇书”,其想象力从何而来?

倪匡说:

还珠楼主的丰富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大都是从中国的古籍之中得到的灵感,是作者博览群书的结果。例如《西游记》中,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大禹治水时用来量江河深浅的一个“定子”,在还珠的笔下,大禹治水时的物件,全成了威力无匹的法宝……在还珠笔下种种怪物妖精,有的也在《山海经》中可以找到影子……

《蜀山剑侠传》

作者:还珠楼主

出版社:中国文史



倪匡所见是“表”、“相”,曾与还珠楼主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唐鲁孙曾撰文记述:

每天在阅览室里坐在我对面一个三十多岁中年人,风采雍穆,操着四川口音,一再要求借阅一部小楼赠书中的《玄天九转道箓》,馆方颇感为难。我看他情词恳切,经代向同文兄保证,他只是在馆内阅览,绝不携出。经过这点接触,我们彼此通过姓名,方知道他是李寿民,四川人。等到书一送来,他就沉潜汲古,一边看一边作起笔记来了。

又说:

过了半个多月我在办公大楼花圃散步,又碰到他在一株丁香树下沉思,才知道彼此在同一大楼内办公,而且是一墙之隔。他看的书涉猎极广,除了、道书、练气、禅功之外,还喜欢研究性命、星象之学,一部抄本的《渊海子平录》是随身携带,没事就拿出来翻翻。

可见,没有丰厚的学识和广博的见闻,所谓的想象力,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罢了。

5
古龙看温瑞安:如果能更集中一些
温瑞安看古龙:第一次“见面会”并不完美

少年温瑞安

在古龙逝世后,媒体采访温瑞安,温瑞安说:

……我是古龙专家、古龙忠实读者、古龙精神的接班人(至少在武侠小说上),所以,他死了,我一度:

“顿失所寄。”

温瑞安自认是“古派”,古龙迷,不过,对古龙,温瑞安也不是毫无“怨言”,日前温瑞安曾撰文说自己年少时在某见面会上见到古龙,说“我是你的粉丝”(大意),遭古龙冷遇,以为“虚伪”,温瑞安受此激励,表示日后一定对自己的粉丝礼貌以对。算是两人小小的“过节”。

温瑞安曾说,古龙亦勉励过他的创作,“温瑞安的写作如果能够更集中一些,以后的武侠就是他的了。”果然,温瑞安之后一度曾经擎举武林大旗,但因为写作过于分散,终究未能达到金古的高度,反倒成为“坑王”。古龙识人,可说极准。

6
黄易看司马翎:我的“本命”作家

司马翎代表作之一:《剑海鹰扬》

黄易说,“我喜欢司马翎更超过对金庸的喜爱,这与自己的性情有关。司马翎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比对我和他的作品便清楚。不但在人物塑造上,我甚至会把他作品中一些场景搬过来,以为己用。”

我仿佛就站在司马翎的肩上想象武侠世界,如果没有司马翎就没有黄易,因为只有司马翎一个是这样写的。”

用现在的话说,司马翎是黄易的“本命”。

7
黄温还是温黄?
黄易和温瑞安,一个看不上,一个看不惯

近年来,黄易接受访谈时留影

黄易比温瑞安大两岁,但创作开始时间比温瑞安晚,温瑞安名动海峡两岸时,黄易还是香港艺术馆的助理馆长,当黄易声名鹊起时,温瑞安的创作也正走向高峰,但随后,温瑞安因过于分散的创作,使得多半作品有始无终,影响力因惯性仍处于上升,但作品生命力已开始下滑,其时,黄易正如日中天。

黄易的后来居上,加之两人创作理念的巨大分歧,使得温瑞安曾多次发表言论,呛声黄易,黄易则为人低调,隐居写作,偶有访谈,也只谈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作家,从未提到过温瑞安。

也许黄易生性低调,也许对温瑞安只是“看不上”,而温瑞安呢,快人快语,对黄易的创作风格不加认同,“看不惯”,就说,也不是坏事。

8
不许江湖见白头
50岁是武侠作家的一个魔咒

霹雳布袋戏同人。昔酒011绘

“过了50岁,不适宜写爱情小说,不适宜写武侠小说。”梁羽生曾为武侠创作立下一个魔咒。50岁对武侠小说作家来说,是一个坎儿,过了50岁,几乎没有作家能继续创作出更好的武侠。

金庸生于1924年,到写完《鹿鼎记》宣布封笔,是1972年,48岁。《鹿鼎记》虽号称是巅峰之作,其实文中已显露出疲惫衰弱迹象。

古龙他最后一部具有上升气势的作品《英雄无泪》,写于1979年,即是,古龙41岁时,创作已开始走下坡路。

梁羽生最好的三部作品,《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创作于梁羽生创作生涯的前十年,34岁到36岁的三年时间,巅峰期极短。

温瑞安生于1954年,《说英雄谁是英雄》时,达到巅峰期,但创作于1997年的《天下无敌》气势已竭。此后未能再复旧观。可说至43岁止。

黄易生于1952年,创作武侠小说始于34岁,《大唐双龙传》完结时,其创作达到巅峰状态,恰好49岁。

还珠楼主生于1902年,创作《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时,集中在30~36岁。

其他作家的创作情况,也大致如是。

9

黄玉郎和马荣成:一只手的恩


马荣成遇袭后,黄玉郎接受采访时的报道

黄玉郎和马荣成是香港漫画家中最出名的一对“师徒”。黄玉郎有漫画《龙虎门》,是武侠港漫经典,年长马荣成十岁,马荣成19岁时投奔黄玉郎,画出经典武侠漫画《中华英雄》,至28岁时离开,自立门户,与黄玉郎有近十年的师徒关系。

马荣成离开黄玉郎不久,即与助手崔源发一起,被砍伤右手,业内一直盛传是黄玉郎所为。

十几年后,马荣成接受采访时说道,“那时候很恐惧,虽然事件到今天还没有答案。那时候的我,还是很单纯,只懂得画画和交女朋友,喜欢画漫画而已嘛,需不需要弄到这样的地步?其实,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漫画是蛮重要的。”

马荣成同时也是一位武侠作家,《风云》在武侠迷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10
古龙与高阳互相看不顺眼

左起至右:高阳、牛哥、诸葛青云、古龙

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与古龙都好酒,但互不“对付”。

高阳说古龙喝酒是糟蹋酒,一瓢瓢往里灌不是喝酒是浇菜地;古龙说高阳一滴滴喝也不是喝酒是打吊瓶。于是两人见面就鼻孔朝天不看对方,大家都以为他俩在流鼻血。

11
古龙平时看什么书

古龙时常陷入一种谜一般的沉思中,不知是神游到其他作家的世界,还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

古龙阅读兴趣广泛,喜欢藏书,有书十万册。英文颇佳,常阅读世界各国的英文书刊。他的武侠作品另辟蹊径,人物有007的影子,受西方文学影响甚大,与他的英文功底分不开的。

古龙朋友多,怕朋友借书不还,书房里放的书多是他自己不喜欢的,喜欢的书都珍藏在卧室和储藏室里。

除金庸外,古龙主要阅读民国武侠作家的作品,比如: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白羽、于芳等。

12
卧龙生的写作习惯:急就章

《绛雪玄霜》改编的电视剧《雪花神剑》

,写作习惯已经有了很大转变,非要等到编辑十万火急地催稿,排字房等着拿稿子排字之时,他才有灵感下笔。

当时,,替卧龙生的小说绘画插图。李灵伽预早一天打电话询问卧龙生,插图需要画些什么?卧龙生说不出来,因为这天要写些什么,在他的脑袋里连影子都没有。他只好约定李灵伽在下午六点钟到报馆见面,到时把画意告诉他。

到了华灯初上,李灵伽去到报馆,料想不到卧龙生手上拿着的,却还是空白的稿纸。在这时候,卧龙生借了服务台的一张桌子在埋头疾写,写一张稿纸便交给李灵伽看一张。看过之后,李灵伽才能知道这一天小说的情节,于是,他也在旁边借一张桌子即席绘画插图。后来,这种急就章也就成为了习惯,每到万家灯火时分,报馆服务台的职员小姐已经下班,空出来的桌子,正好让给卧龙生赶稿和李灵伽替他画插图。(作者:燕青)

13
谁发明了唐门?
万籁声、白羽、郑证因的一段三角公案

唐门暗器

唐门最初是由武术家万籁声于《武术汇宗》中记述。此后,曾做过镖师,通晓技击的郑证因,将这本书推荐给白羽。当时,郑证因是白羽的技击顾问,一般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招式,白羽根据画图写文。在合作期间,郑证因也开始学习武侠写作,白羽写《牧野雄风》途中患病,曾由郑证因代笔。后来郑证因和白羽分道扬镳,开始自创武侠。

唐门大约就是此时创作出来。白羽在《大泽龙蛇传》,郑证因在《鹰爪王》中,均写出唐门,因手头资料有限,暂时难以辨别白羽和郑证因哪个创作唐门在前,一定分出先后,也未尝不可,但郑证因先看《武术汇宗》,若是白羽创作在先而郑证因在后,恰两人又过从甚密,则要分出是谁率先在武侠小说中创造出文学版图的唐门,恐怕就是一段历史公案了。

14
谁是“左脚踩右脚”的始作俑者?
武侠作家不懂物理

马荣成绘

“左脚踩右脚”是武侠界有名的梗,它违背了物理学基本定律,有的将之当做武侠小说反智的体现,有的则单纯作为笑料来看。

这个梗有时按在金庸头上,或古龙、梁羽生或温瑞安头上,甚至于,单田芳的《白眉大侠》也曾出现过。这些作家冤不冤?一点都不冤,因为他们全部都写过“左脚踩右脚”。

其中以金庸的“梯云纵”最为知名,但温瑞安《惊艳一枪》中的描述更具画面感:

赵画四冷哼一声。 

他左足忽踩自己的右足足踝之上。 

于是便升上了一步。 

然后右脚又踏在左脚足踝上。 

于是再高升一步。 

如此互踩而上,一口气升了十六八步,又凌身于追命之上。 

追命笑了。 

他右脚的芒鞋忽然松脱。 

他就趁鞋子往下坠落之际,右足足尖在鞋面上轻轻一点。 

如此一借力,他又急升一丈一! 

但是,他们居然还不是“左脚踩右脚”的发明者,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也写过:

周淳早已料到他必有此一举,更不怠慢,毛太禅杖未到时,将右脚站在左脚面上,借势一用力,不但不往下落,反向上蹿高数尺。这是轻身法中的蜻蜒点水、燕子飞云踪的功夫,乃周淳平生的绝技。

但还珠楼主还不是最早的发明者。清末常杰淼自编的评书《雍正剑侠图》:

……侯老侠一把没抓住 ,海川纵身出去二丈六七 。身子刚要往下落,右脚面一挺,左脚尖儿一顶右脚尖儿,左肩往上挑,右肩往下沉,“噌”地一下,出去一丈五六,然后左脚尖一挺,右脚尖儿一点,右肩上挑,左肩一沉,“哧”地一下,又是一丈多。

看来“左脚踩右脚”真是一门源远流长的神功。

15
茗茶醇酒两相宜
温瑞安看金庸古龙

年轻时的温瑞安

武侠世界景观里,没有金庸,就没有了宫殿。失去了古龙,就没有名胜。如果金庸是好茶,古龙就是醇酒。金庸古典,古龙浪漫,拒绝承认古龙文学成就的人,常以古不如金名气、人品、文笔学问以诟,其实,古龙的确是决写不出金庸小说的大气,但金庸也写不出古龙小说风华。茗茶与醇酒,毕竟是两种情趣,又何必相互扺制?(温瑞安)

16
金庸和梁羽生,相互揶揄

金庸笔下的东方不败

金庸和梁羽生曾同时自白羽处偷师“弹指神通”功夫,应用于各自的武侠创作中;金庸和梁羽生笔下均出现过星宿海,各自有一个大魔头丁春秋和乔北溟;金庸的东方不败为修炼葵花宝典而自宫,梁羽生有东方亮,同样也自宫练剑;梁羽生的《瀚海雄风》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则无论就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成长经历等,都极为相似。

两位武侠宗师各自成就一个“唯我独尊”的武侠世界,却唯独给对方留下一个唯一切口,两个世界因此交融,互文。是竞争?是揶揄?是玩笑?是唱和?两个在情感上内敛的人,将所有的一切情感深埋于书中,似在等待对方的发现。

17
朱贞木:曾与还珠楼主同事

朱贞木代表作:《罗刹夫人》

金庸和梁羽生曾是报社同事,已广为人知,但朱贞木与还珠楼主,居然也是同事,且是二人在天津电信局时同事。

还珠楼主创作在前,朱贞木受其影响,紧随其后,前期的创作虽不能及,但朱贞木以其努力,终于能与还珠楼主齐名。

《罗刹夫人》

作者:朱贞木

出版社:中国文史



与朱贞木曾为同事的老报人吴云心回忆:“其公余作画,并治印,皆达到一定水平,文章亦清丽,是一典型之幕僚人才……”

18
还珠楼主的“师生恋”

还珠楼主与夫人孙经洵

还珠楼主年轻时,曾大中银行董事长孙仲山公馆里兼做家庭教师,教授孙仲山众子女国文和书法。在教习过程中,与小他六岁多的孙家二小姐孙经洵相爱。

二人相互吸引,还珠赠画写信示爱:

“……兰草,叶丰泽,花明润,神貌泰然,却绝无骄矜之气,我以为你就是这样‘泰而不骄’的女子!……”

孙仲山极力反对,,并控告还珠拐带良家妇女。当时社会风俗不允许师生恋爱,为此惹来满城风雨。

开庭当日,二小姐孙经洵闯入法庭,称“我今年廿四岁,业已长大成人,我和李寿民情投意合,怎么能说拐带?我已离开孙家多时,这场官司打完,就和李寿民结婚。”

最终,还珠官司打赢,他们不久便结婚,。

19
古龙的幸福时光

于东楼在写作

为了静静品尝、享受这在美好的生活,古龙屏绝了那些交游,但有三个人是仅有的例外:一个是“新派”武侠名家高庸,一个是曾多次为各武侠名家捉刀、号称“天下第一枪手”的于东楼,还有一个便是正以科幻小说享誉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这段幸福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和高庸、于东楼同进同出,一起谈故事、写稿,夜晚则一起去喝酒。他那几部名著如《风云第一刀》,《萧十一郎》……还有金庸亲自向他约稿的《陆小凤传奇》等等,几乎都是在这里完稿的。“三福公寓”似乎是块“福”地,古龙就在这里不知不觉中已登上“新派”掌门人的宝座。(作者:胡正群)

20
如果武侠小说家不写武侠,靠什么谋生?

古龙手书,“谁来跟我共醉”

武侠作家们忽然不能再写武侠了,会靠什么谋生?

金庸做报业,有经营之才,写写社论,书评过生活,也还可以很滋润,或者做编剧,这也是他的老本行。

古龙如果不写武侠,那就只能继续混了,黑吃黑,硬碰硬,危险太大。古龙可以陪酒,酒费中收取提成,书法也不错,可以街头卖字。古龙无论如何生活,总会活出他的精彩。

梁羽生曾就读于化学系,经济系等,中文更不必说,象棋棋艺佳,曾获岭南大学象棋冠军。诗文也不错。文人在任何时代总是能找到一碗饭的。

黄易本身就是学画画,又曾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工作不会差。

卧龙生靠武侠名利双收后,拍电影,经商,折腾了十几年,去世时颇为窘迫,可见如果不能写武侠,卧龙生的生活力仍令人担忧。

温瑞安懂武术,能写诗,喜结社,也许可以用文艺的方式创办武校,“温巨侠”做“温校长”。

编辑里面出作家,还珠楼主、金庸、梁羽生、宫白羽、刘云若、倪匡、于东楼等都做过编辑,这些不同时代的武侠作家如果能集中在同一时代,集体失业的话,倒是可以做一家出版报纸、杂志、图书的出版社。那就是空前豪华的阵容了。

21
倪匡为自己写墓志铭

倪匡获第31届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倪匡年轻时,受金庸邀请,以“卫斯理”之名为《明报撰写》小说,此后专注于“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得享大名。后又从事剧本写作和武侠创作,分别有《独臂刀》、《六指琴魔》等代表作。

后有人问倪匡为何不坚持武侠创作,倪匡笑称因写不过金庸之故。

倪匡为人洒脱不羁,与古龙投契,朋友遍布香港,有“才子”之称,有多种金句。

倪匡在四十岁生日时,曾撰自寿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他自撰的墓志铭则更简明扼要:“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22
梁羽生:曾用小号“攻击”金庸
金庸:我不如他

林青霞曾同时出演过《白发魔女传》中的练霓裳和《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

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创刊号有一篇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论》,署名“佟硕之”。多人以为这是金梁老友罗孚,一直到1988年罗孚才说出真正的执笔者,就是梁羽生本人。

“佟硕之”对金庸和梁羽生的创作,从种种层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要略为解释一下“排名”问题,若按“出道”的先后来说,应是先梁后金,但“梁金”读来不如“金梁”之顺口。“金梁”二字,还有个巧合之处,是近代一个名人的名字,清代最末一科的进士,清史稿的“校列总阅”。以金庸梁羽生合称“金梁”,颇为有趣,因此我也就顺笔写为“金梁”了。

很多人认为,梁羽生有借金庸标榜自己之嫌,尤其是在多年后,两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渐渐泾渭分明后,更加成为话柄,有不良媒体甚至在梁羽生八十五岁逝世后,称“金庸万岁,梁羽生八十五岁”,就连罗孚也说,两人“表面还是不错,见面客客气气。在我看来,梁羽生对金庸有点不服气,但是他也不好说出来,毕竟金庸名满天下。他并不去跟金庸相比,但实际上又在相比”。

但是,以当时的背景而论,金庸是右派,梁羽生是,当时金庸刚刚批评过某陈姓“大人物”,正在风口浪尖上,许多人已与金庸划清界限,梁羽生当时推出此文,有隐隐相助之意,当时报社高层,甚至为此找过梁羽生谈话。

与金庸和梁羽生都有交往的专栏作家陶杰称,“在我的印象中,梁羽生没有说过他(金庸)坏话,还时时替好朋友辩护”,梁羽生病重之时,梁羽生的儿子不希望外界知道,只除了金庸。
 
1966年时,金庸创作《天龙八部》,梁羽生则在《云海玉弓缘》之后不久,同步创作《风雷震九州》、《龙凤宝钗缘》、《狂侠天骄魔女》,正是声势最盛之时,梁羽生能以“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开篇,可说极为谦虚了。

梁羽生还称,“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武侠写得更好的人。”

金庸呢,名满天下,但金庸视谁为朋友,或谁自居为金庸朋友呢?除梁羽生外,没有一个,金庸自己也说,梁羽生人品非常好,不计较,对输赢不执著,“我不如他。”

23
王度庐:古龙最喜欢的武侠作家

王度庐全家福

王度庐幼年丧父,十二岁进入社会谋生,成年后生活困苦,经人介绍,武侠处女作《河岳游侠传》发表于《青岛新民报》,成就大名,但因抗战时期,收入不多,只得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此后,时期亦受到冲击。可说一生少有顺遂之时。

但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却逐渐为更多人认可。古龙说,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李安根据《卧虎藏龙传》拍出斩获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我最欣赏作者的传统手法,对中国古典社会文化充满怀旧味道,某种程度上,它十分写实,没有哗众取宠,没有离经叛道,而且女角的设计尤其突出,还有一个悲剧结局,两者都是武侠片绝无仅有的”。

重庆籍作家聂云岚根据《卧虎藏龙传》和《铁骑银瓶传》,改写成《玉娇龙》和《春雪瓶》,刊登于《今古传奇》,缔造了大陆通俗文学的基础,泽被广远。

24
夏梦:“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不要被武侠作家爱上

年轻时的金庸和夏梦

金庸为追求夏梦,曾上演过“唐伯虎点秋香”的戏份,以“林欢”之名,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为夏梦编著了第一个电影剧本,《绝代佳人》。

金庸称,“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言语间有自甘之意。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夏梦婉拒金庸。但此后,两人的关系,随着金庸武侠创作得享大名和《明报》事业的成功,成为武侠迷长久以来孜孜不倦的话题。

但是,谁又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呢?

2014年,夏梦来到上海,被问到与金庸的过往时,只说了一句话:“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

所以,不要被武侠作家爱上,不要被会使用笔记录下来爱情故事的人爱上,相爱是个美好的过程,重在两个人的体会,不在于记录。爱在心间,不在笔尖。

25
古龙、倪匡、三毛的生死之约

“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生死之约”名副其实,听来十分骇人,实际内容也确然有点怪异。

三人(古龙、三毛、倪匡)都对死亡存有不可解之处,却又咸认为人死后必有灵魂,只是人、魂之间,无法突破障碍沟通。也认为要突破这种障碍,人所能尽力者少,魂所能尽力者多。所以约定,三人之中,谁先离世,其魂,需尽一切努力,与人接触沟通,以解幽明之谜。

约定之后,每次共聚,都互相提醒,不可忘记。

没有多久,古龙谢世。

和三毛在古龙葬礼上,一面痛饮,一面仍念念有词:“要记得这生死之约噢!” 

世俗相传,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是魂归之日。其日,和三毛在她台北小楼之中,燃烛以候,等古龙魂兮归来。

结果,失望。

没有多久,三毛也谢世了。(倪匡《长沟流月去无声》)

26
笔名故事

电影《火烧红莲寺》,改编自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台湾武侠作家习惯于取复姓,大约是由诸葛青云带起来的风潮。司马翎、独孤红、慕容美、上官鼎、司马紫烟、欧阳云飞、东方玉等。

司马翎曾有三个笔名:吴楼居士、司马翎、天心居士。

上官鼎的笔名,大概是由于是三兄弟合写,“鼎”有暗示之意。

于东楼写稿时,住在公寓最东边,完稿时于文末注明“于东楼”(写于东楼),出版社以为是笔名,“于东楼”就此而得。

朱贞木本名朱桢元,将“桢”字拆解,就是“贞木”。

金庸是由其本名查良镛的“镛”字拆解得来,不知是否受朱贞木影响。

陈青云的笔名并非是为与诸葛青云呼应,其实从初中开始就使用了,它实际上来自于云南云龙当地的一座桥,该桥名字就叫青云桥。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取“梁羽生”,梁是得自“宋齐梁陈”,梁胜于陈之意,他喜欢武侠作家白羽,乃取“羽生”,即“白羽的学生”。

还珠楼主,是为纪念自己的第一位爱人,文珠。

古龙据说是为自己喜欢的第一位女子,名叫雏凤的,为呼应而改名为古龙,但也有说这位女子不叫雏凤而叫古凤的。

卧龙生,因祖居南阳卧龙岗,且就读于卧龙学院而得名。

诸葛青云则是要以诸葛对卧龙,以“青云直上”力压“卧龙复生”。

东方玉,本名陈瑜,因“陈”字分开右边为“东”,左边似“方”,“瑜”“玉”谐音,乃有东方玉。

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是湖南平江人,取自《道德经》:“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

27
陈青云:世家公子的逆袭

陈青云代表作:《残肢令》

陈青云本是云南人,祖上几代人都是贡生,自幼家庭富足,是一个标准的世家公子,年少时每到月明风清的夜晚,就邀约一帮同学到云龙的虎山上,带上酒和乐器,饮酒唱歌,通宵达旦。 

因家仇国难种种原因,陈青云家道中落,参军,后去到台湾,生活极为窘迫。

1961年的一天,在台湾云阳一间出租屋内,陈青云问妻子:你存折上还有多少钱?妻子拿出存折,陈青云拿过来,取出最后一点钱,去了高雄,半个月后回来时多了一部书稿,这就是《残人传》。

书稿寄去了台湾的清华出版社,一家人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某一天已经没米下锅,夫妻二人陷入绝境之时,门外来了一个人,站在院子里问:“陈青云先生的家在这里吗?”来人正是清华出版社的编辑,随后说出那句让陈青云终身难忘的话:“你的书稿我们社决定出版”!

从此以后,陈青云开始了他的逆袭,终于成为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武侠大家。

28
卧龙生:我的一生犯了三个毛病

《新仙鹤神针》改编自卧龙生封笔之作《仙鹤神针》

卧龙生曾当过兵,做到中尉,后来因故离开部队,贫困潦倒,为谋生蹬踏三轮车为业,经朋友劝说,开始创作武侠。

卧龙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光生活,后因身体原因等,陷入困境。晚年他曾总结过:

“我是操笔墨谋生的,一日不写,一日就无收入。当年有些积余,但我一生犯了三个毛病,一是运气欠佳,每次投资总是失败,把钱扔在水里;二是喜欢赌博,把好几栋房子输在牌桌上;三是晚年生病,为治病花了不少钱。”

29
温瑞安:从电影中吸取创作灵感
吃泡面吃到手脱皮

毫无CP感的四大名捕,从左至右:无情、冷血、追命、铁手

温瑞安的创作灵感,多是从电影中来:

“我超喜欢看电影,有时候几乎每天看一部,年轻时在台湾的戏院甚至一天可以看七场,那时候为了省下一张20元台币的电影票,我就天天吃泡面,那时泡面质量不好,有不少防腐剂,吃到最后手都脱皮了。

至今为止,温瑞安无论电影还是电视改编,都没有一部能代表其创作水准的作品,不能不说是遗憾。

30
古龙酒量有多大

若年轻的古龙与年长的徐少强对饮,古龙应该稳胜

在时报副刊当编辑的林清玄去找古龙催稿,古龙说:“你不跟我喝酒,我就不写给你。”当时两人年轻,喝不醉,就把绍兴黄酒倒在两个盆里,“干盆”。

古龙身体好时,每天要喝两瓶,有时能一口气喝掉一瓶白兰地。“我喝得最多的一次,是一夜里喝了28瓶白兰地,但不是我一个人喝,是五个人一起。”

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没喉咙”的喝法:拿起酒杯放到唇边,头一仰便可以喝下大半杯,就好像不曾经过喉咙而直接倒进肚里去。

诸葛青云回忆,某次在西门红楼的清香沙茶牛肉店,牛哥、卧龙生、古龙一起同桌。有两位来自中坜的“酒仙”见古龙在座,慕名挑战。古龙抓起两瓶红露,倒进脸盆中,双手端盆,双唇凑进盆中,一饮而尽。这两位挑战者吓得直摇头,狼狈而去。

古龙对自己如此饮酒,也有个说法:“酒之为物,多饮伤身,不饮伤心,少饮不瘾……”

说起古龙喝酒,不能不说起演员徐少强。

徐少强因为拍戏认识古龙,成为棋逢对手的“酒友”,江湖上传言古龙之死跟他与徐少强拼酒有些关联,徐少强并不否认。“有一年我在台湾拍古龙公司的戏,中秋节没有回香港过节,古龙自己酒量过人,知道我酒名在外,就邀请到家里一起喝酒,两人平均对杯拼酒,喝了好长时间,古龙开始顶不住了,就开始骂他家的佣人、厨师,说菜怎么来的那么慢,他后来骂完以后,一想不对,他就跟我道歉,说对不起,我有酒意,我输了。” 

“过了几天,他去探班到棚里去,说上次拼酒输给我,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太轻敌;第二他年纪比我大一轮,他属老虎,我也属老虎,这是体力的问题,希望能再认真喝一次。我就说,‘古龙先生,我曾经看过你的小说,曾经看过一句话,‘胜者已胜,败者已败’,把他气死了。”  

后来古龙因为喝酒、受伤等,身体很差,医生叮嘱他绝对不能沾酒。有次,古龙又遇见徐少强,马上把医嘱抛至脑后,一定要拉他再拼一次,挽回当初的颜面,没想到喝完酒过了几天,古龙过世的噩耗就传了过来。“我朋友都说我把古龙喝死了,其实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很率真,他过世这么早,我也很伤心。

如今古龙逝世已三十多年,即便是古龙最忠实的粉丝,恐怕也不会怪罪徐少强,却仍要为二人酒量分一个胜负,设想一下:

如果古龙和徐少强都处于巅峰时期,谁的酒量更大?

31
看不起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作家

武侠作家白羽

白羽当年曾受过鲁迅不少提携,指点。后来由于生计艰难,白羽开始创作武侠。《十二金钱镖》博得了“挑帘彩”,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尽管白羽功成名就,但对自己的武侠创作仍感抱愧蔑视。他深感辜负了鲁迅对他的殷切期望,觉得无颜再见鲁迅,就自动断绝了交往。

以白羽如此高的地位,而以武侠创作为耻的,可说决非白羽一人。

金庸也曾说过,“武侠小说毕竟没有多大艺术价值”。乃至于有“武侠小说不是小说”说法流传。

梁羽生呢?“我不反对武侠小说,我也不特别提倡武侠小说。此时此地,看看武侠小说作为消遣应该无可厚非。若有艺术性较高的武侠小说出现,更值得欢迎。但由于武侠小说受到它本身形式的束缚,我对它的艺术性不抱过高期望。

可以说,武侠自身的确存在较大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武侠真正成为武侠,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拥有“艺术价值”的开端。

32
古龙父亲对古龙的影响

古龙的武侠启蒙来源于父亲的书房,他的书房也启蒙了无数后来者

古龙父亲熊鹏声年轻时创作过武侠,书房中有许多武侠,古龙小时就是由这里受到启蒙。

可以说,是熊鹏声引领古龙走上了武侠创作之路。

不过,熊鹏声抛妻弃子弃家对古龙产生的影响实在太深,以至于古龙以后成家,未能忠实于自己的妻子,仍几次以抛妻弃子的经历,宣告了对父亲的“追随”,不能不令人感慨人性的复杂。

在熊鹏声去世之前,极希望能见古龙一面,古龙一度因父亲和继母可能对他的家产有非分之想而拒绝前往,但最终,他还是前往医院,见了父亲的最后一面。

33
闭关三年:创九州后中国第一架空世界
朝五晚九:武侠小说作家的定力
李逾求:宋纳思地有无限可能性

李逾求认为,宋徽宗这幅《瑞鹤图》较能表征“宋纳思地”的精神内涵

“东宋”创立者李逾求在大学就读时,曾写出不少武侠小说,成为《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专栏写手,毕业后进入该杂志担任编辑,日常与武侠作家们交道,不但接受“今古传奇体”等创作体系影响,也受益于武侠作家和热爱武侠的编辑同事的切磋,同时仍坚持写作,以工科思维渐渐形成自己的武侠体系。

《今古传奇·武侠版》编辑部是金古黄梁温后武侠创作的中心,李逾求在此工作八年,成为社长·主编,为大陆新武侠注入新气象,随后悄然离职,隐居于东湖畔,开始创作已经创作五年之久的武侠小说——

严格来说,不是创作武侠小说,而是创造一个武侠世界:东宋。“东宋”的对标体系,是“魔戒”和“漫威宇宙”,创造一个世界,继而由自己和其他作者一起,完善这个世界。以“世界”为终极目标,这大约是武侠小说创作中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除去工作时写作的五年,李逾求又用三年的全职写作,一共八年时间完成这个世界。

为实现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人实现过的巨大工程,李逾求定下一个作息:朝五晚九。每天凌晨五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起床后,阅读昨天写作的部分,简单修改,理顺思绪,试写部分,八点钟吃饭,继续写作,听巴赫的交响乐,以此与自己创作呼应,调理结构,到十二点完结当天的写作。随后午饭,打坐,下午看书或骑车绕行东湖,听鲍勃·迪伦的歌,晚饭后看电影电视动漫,作为休息和学习,九点准时睡觉。周末稍作调整,除写作外,会去大学踢球。

李逾求还成立了“朝五晚九帮”(又名早五党),与其他六位作家一起,包括耶马、赵晨光、张敛秋等,在武侠写作上,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正是这种齿轮般的超级定力,使得“东宋”世界得以创立,这个被译为“Sonasty”(宋纳思地)的世界,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参与和高度赞扬,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34
大陆新武侠作家的职业

大陆新武侠第一刊,《今古传奇·武侠版》

相对于以民国传统武侠和港台新武侠作家群体,大都是因生活所迫,为谋生计而创作武侠,以2000年后,《今古传奇·武侠版》创作群体为主体的大陆新武侠创作团队,则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征:高学历、高智商,创作是为兴趣和追求,而非仅仅是为稻粱谋。

比如来自于北京大学的,就有步非烟(中文系博士)、丽端、江南、树下野狐、莫之然等,此外,方白羽(山东大学)、晴川(哈尔滨工业大学)、沈璎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陈怅(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阿菩(暨南大学历史系硕士)、沧月(浙江大学建筑系硕士)、张敛秋(重庆大学)、猫腻(四川大学)、张嘉佳(南京大学)、郑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施定柔(多伦多大学博士)、藤萍(中山大学)等,莫不是高学历。

正是这些作家,与其他许多新时代中,接受更好教育,接受网络便利和影视、动漫、游戏等影响的年轻作家,为武侠新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

武侠之道,前程远大

武侠作家也是人,活生生的人,但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每个武侠作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江湖。

武侠作家在自己的江湖中,默默思索,创造世界,精神上是自给自足的,虚构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融合,理想的生活与庸俗的生活相碰撞,就诞生了许多颇富戏剧性的小故事,我们称为“典故”。

每个“典故”都折射出武侠作家何以为武侠作家。

武侠作家是善良的傻子,因为他们相信侠义,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如果你遇到一个武侠作家,一定要热爱他,他们像大熊猫一样珍惜,喜欢武侠的你,是否也同样珍稀呢?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