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的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也许是意外发现,却成就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酒,是灵魂、是壮志、是岁月、是历史,任岁月沧桑,却一直活跃在歌赋诗词间。
男人的一生,大多离不开酒。即使柔弱似文人,也会在酒色佳酿间迷醉。李白的酒、杜甫的酒、唐伯虎的酒、古龙的酒,各不相同,也情怀各异。
关于酒的回忆,大多男人各执一词,有的意气风发,有的柔情绵绵,有的悲喜交加,有的则快意恩仇。男人的情怀,全装在酒里。所以,任何男人,都离不开酒。
酒,天生为男人而生,一壶在身,可驰骋沙场,弹剑江湖之中,也可陶醉于桃源之内。
男人的魅力,一半系于身,一半寄于酒。酒是灵魂,正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鬓微霜,又何妨”洒脱之情怀,正是灵魂所在。
“酒逢知己千杯少”,因为酒,男人们凑到一起,朋友也罢,哥们也好,一顿酒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没有诗仙诗圣的才气,也要作出凡夫俗子的放浪不羁。
酒,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朋友情,缱绻多情,不忍离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凯旋而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遇不到知己老朋友了。在那个烟雨霏霏的清晨,也许只有这一杯酒,才能够寄托最诚挚的送别之情。
酒,是李白《将进酒》的知己情,豪气干云,意气风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纵然是名贵的五花马,千金裘,在喝酒面前都不算什么。快快拿去换回美酒,图个一醉方休,与朋友们一起忘却烦恼,乐享此刻。
壮志之酒,王翰笔下的《凉州词》写的最是尽兴,一曲高歌,唱出多少男儿侠客梦。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万千将士一同畅饮,情绪奔放狂热,正是边塞诗的难能精神写照。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酒如人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自然会折射出不同的情怀来。
酒里有沧桑、有思量、有故事、有彷徨、有自身、有风尘、有岁月,也有有光阴…
酒,是刘过《唐多令》里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一句“终不似、少年游”足够让所有感怀伤时的人动容。中秋又快到了,桂花依旧香气扑鼻,我却远远不再是少年身了。少年子弟江湖老,如黛青丝转瞬斑,岁月沧桑浸染,
年轻总是美好的,尤其是两情相悦、花田月下,即使分手,都充满无限柔情。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是玩乐后的忘乎所以,也是离别后的肝肠寸断。孤独的杨柳岸,趁着晓风和残月,是何等凄凉、寂寞。年过中年,思量起岁月往事,让人无限感慨。
文人的世界,一半是生活,一半是酒香。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闲暇时的浅酌低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黄昏时分的美好心情写照。
苏轼的“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开怀畅饮后的淡然与洒脱,晏殊的“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是闲适时的喜悦安然。道不尽的酒色文化,与男人而言,酒如血液一样,流淌在骨子里,更沉淀在心上。
读者们,关于“酒的文化和诗词”,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