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传统文学,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相比之下,大家对元曲的关注可能就少一些,但其实,元曲里让人惊艳的篇目着实不少。
说到元曲,必少不了马致远的经典之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思怅惘,如何能忘;也多半会想起关汉卿的《窦娥冤》,“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惹人慨叹;又或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写尽离愁……
也许是它的灵活生动、旷达洒脱,
也许是它的自然真实、贴近生活,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均为高官服饰)。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此曲真乃一片浩然之气,壮志凌云,真正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地。不管谁成谁败,我就是不去做那些事,不当那样的狗马。
作者连做梦都在拒绝“紫罗袍”“黄金带”,喜爱的只是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真有一种清气逼人、但求自适的高情逸致。
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
此曲写渔家欢乐,画面感十足:劳动之余,将船横于渡口,把网晒在河滩,吃得满足,喝得熏醉,就伴着月光在芦花边宿歇,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作者对此种生活心向往之,显示出自己的人生态度,轻松的笔调和活泼的语言读起来也甚是愉悦,可以说是“理想生活”的一种。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即“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少女本不会相思,但才学会相思,便害了相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什么是用语至浅,却用情极深?这便是!什么是心真意切、恻恻动人?这便是!什么是浑然天成句,写尽相思意?这便是!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一场繁华大梦,诗人看破世情、隐居山野,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回到了老村生活。在山中有什么事可做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一句,大家想必不陌生,出处在此!它所勾勒的诗酒自娱的淡泊图景,是多少人的心之所向啊。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与他相爱的时候,觉得他像初生的月亮那样清新明媚;喜欢他的时候,觉得他像梅花树上的月亮那样妩媚娇好;想念他的时候,填写几首《西江月》词寄托相思;盼望他来的时候,直盼得通宵无眠,残月如钩……
把想念写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绝!全曲以“月”作为韵脚,处处写月,事事用月,却一点也不单调呆滞,倒把细密的心事写得层层叠叠,意味丰厚。
不去争什么头名状元,也不求名字写进名贤传。喝酒吟诗,做个纵情山水的头号闲人,做个快意江湖的酒中之仙。笑谈今古人事,就当是编修了国史,吟风弄月中过了四十年。
以“烟霞状元,江湖醉仙”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相抗衡,多么疏狂,多么放达,调笑间,皆是坚持自我、快意人生的态度。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前支曲子写景,句式多用叠字,景中寓情;后支曲子抒情,句式多用连环,情中带景。上下联贯,一气呵成,快声快调,如珠走盘,而情感表达又哀婉动人,难怪被评价为“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的上乘佳作。
不过也不奇怪,这可是王实甫,写《西厢记》的王实甫!
元曲里写秋天的篇目,多到可以单做一期《夜读》。何以选这篇?因为实在大爱最后两句。没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凄惨惨戚戚,而尽是秋日特有的自然的可爱,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当可豪性而言:
有坚持亦有向往。
被元曲美到的话,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