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人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光彩。
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写下《观沧海》。全诗没有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读之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有气吞宇宙气象。
《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也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
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情怀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龟虽寿》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诗中作者自比年迈的千里马,虽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全诗读起来铿锵有力,毫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将士因为长时间不解甲,铠甲上生满了虮虱;无数百姓死于战乱之中,白骨曝于野地无人收埋,千里之地寂静无人烟,鸡鸣声绝。
诗人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闻所感,在揭露诸侯混战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及对国事的关注与担忧,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是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
诗人用苍凉悲壮的笔墨描述了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风雪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行军途中食宿无依的困境。
将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归之情、广大百姓倒悬之急融为一体,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周公事业联系起来,扩大了内涵,升华了主题,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这是一首述志诗,从诗中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出曹操在军事、政治上的思想转变。
以人为本,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以奢侈为大恶,以俭朴为美德。
全诗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生活图景啊!
诗篇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