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榆林,一座“诗意”的城市!

榆林,一座“诗意”的城市!

2024-09-17 13:44:19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每一座城,都是诗人笔下的天上人间。

古城,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有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更有诗词中的动人回忆。榆林,就是如此。

站在榆林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举目凝望,目光穿透苍茫的历史云烟,思绪在远古陈迹里游荡——草原游牧文化和黄土农耕文化的大包容,让这片粗犷苍茫的土地变成了诗词歌赋之地。

或诗情画意或凄美悲壮,作为九边重镇,文人墨客挥笔为榆林写下数篇边塞军旅诗词。因此,榆林是诗词的榆林、文化的榆林。

彼时的中华大地,正处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动乱与困苦之中,爱国诗人杜甫以一首诗提出筹边的策略,描绘芦关之险要。诗中所说芦子关为古代险关,即现在靖边县城东天赐湾乡的芦关岭。

好的诗词,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一首《塞芦子》,诉说金戈铁马,见证烽烟古今。风沙漫漫的北方边塞,不只有荒野的苍凉,还有奔涌的热血。一首诗,每一句都寄托着对榆林无限的深情;每一个字,都是一首精彩的英雄史诗。

作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韦庄的作品多以疏淡明秀著称。在他外出求学浪游绥州之时,也不由得为绥州苍凉悲怆的风景所吸引,寓情于景,挥笔写下这首惋而多悲的诗作,给名州绥德留下珍贵墨宝。

冰冷的诗句,惨烈的意境,一派慷慨悲歌……诗中既有肃杀、凄凉的边塞意象,也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蕴藏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榆林边关风景渐易,物事日新,但昔日的历史风云依然留存于这些不朽的诗篇中,值得后人细细追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站在麟州城红楼上,面对奇异的塞上秋色,仰视南归的大雁,宋代著名词人范仲淹回想起自已宦海遭遇,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吟下这首千古名作。孤城,即麟州城(今神木城)。一句一字,描绘了塞上风景;一言一语,寄托了无限感慨。

时过境迁,如今的麟州早已不是当年的孤城,千载悠悠,黄沙掩去了古迹,辉煌转瞬即逝,成为了浩瀚烟波中的一抹剪影。然而,这里仍有文化传承,流传千古。云游诗词,就能在其中邂逅范仲淹,再会那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再现铁马冰河的岁月。

诗中的“驼城”,指的就是榆林城。这首诗是清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当胜利在望,御驾到达榆林时所作。表现了康熙皇帝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踌躇满志、感慨万千之情,更表达出他志在海内清平、国家统一、国威远扬的宏图伟志。

以诗证史,一幅描绘多姿多彩榆林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卷,就此在眼前浮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在诸多描写榆林的诗词歌赋中的重磅之作。凭借一代帝王之威,榆林更以军事重镇,为天下众人所知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诞生于清涧县袁家沟,堪称是毛主席所有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1936年雪后,前往高家坬塬察看地形的毛主席游目骋怀,诗情澎湃,一气呵成写成了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壮志豪情,化作笔下金句。一首诗词,定格了一个令中国人民铭刻于心的历史画面,写就了一段鲜活的历史岁月。这首词中的万丈豪情,记录了伟大的历史,不仅是文学的巨作,也是中国革命画卷中的浓墨重彩。

人们常说,因一人,倾一城。但其实,很多时候也会因一首诗词,而倾一座城。

金戈铁马、沧海桑田的往事已矣,那些动人故事却在优美风雅的古诗词中流传……追寻历史影痕,以时间为线索,在诗与山水间,探索那些泛黄史书上记载的过往,赏析那些古代文人墨客为榆林留下的壮美诗篇。

云游在古诗词中,寻找消逝在光阴里的旧时风景,以及那时的薄物细故,诗词中的榆林,别有意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