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大美中国 精彩溧水 来稿选登】倪俊冬 (附征稿启事)

【大美中国 精彩溧水 来稿选登】倪俊冬 (附征稿启事)

2021-01-08 11:55:05


征稿以来,“大美中国 精彩溧水 全国名家书画邀请赛继续得到全国各地艺术名家的全力支持和关注,本期给大家奉献收到知名书画家 倪俊冬 作品,请大家共赏!!!

艺术简介

倪俊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刊登


《大美中国·精彩溧水》

中国书画名家邀请赛

征稿启事

为贯彻落实的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动中国书画艺术创新创作,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南京市溧水区文化旅游品牌,扩大溧水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经研究决定举办“大美中国·精彩溧水”中国名家书画大赛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围绕“大美中国·精彩溧水”主题开展的中国名家书画大展系列活动,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溧水都市田园和全域旅游的文化底蕴,有着十分重要作用。通过书法与中国画的形式,讴歌祖国的壮丽河山、时代风采、风土人情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奋进的精神情感,宣传溧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三城一园”(枢纽新城、产业新城、康居新城、都市田园)建设成就,让更多的人领略和分享溧水的魅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增强溧水文化软实力。

  二、组织机构

主办:江苏双创联合会文化创意委员会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

承办:江苏双创人才联合会书法绘画摄影专委会

                   
                    昆山炫生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协办:南京市溧水商贸旅游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南京市溧水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真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南京画廊拍卖有限公司

          三、征稿要求 

          1、创作主题:大美中国·精彩溧水。
          2、征稿日期:2017年12月15日-2018年2月28日。
          3、参加对象:国内书画名家及广大书画爱好者。
          4、投稿要求:
       (1)作品类别:书法、中国画。
       (2)作品规格:作品尺寸最小四平尺(宣纸)。
       (3)投稿数量:为全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综合水平,便于评审及宣传之用,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为1-2件。
       (4)作品内容:弘扬正能量,突出中国特色和溧水元素,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富有创新创意,题材风格不限。书法作品以诗词、名言、格言等文体内容为主,草书、篆书作品需提供打印释文。美术作品须附标题文字说明。
       (5)作品右下角背面请另附纸条,用行楷注明作品类别、标题、作者姓名及年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电子邮箱、邮编等有效信息。对于所有来稿,主办方将以电话、短信、微信或回函的方式予以回复。
        (6)所有参赛作品请勿装裱,本次活动不收任何费用。
        (7)作品涉及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责任均由书画家个人负责。获奖作品不退稿,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未获奖作品一律退稿。
          5、寄送作品时请另将作者艺术照、艺术简介发至电子邮箱,用于出版作品集、展览展示、媒体宣传。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12月中旬召开新闻发布会;2018年 2月28日截稿,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

第二阶段:2018年3月初为作品评审时间,评奖结果于3月上旬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第三阶段:2018年3月18日举办颁奖会与百名名家笔会、展览等活动。

五、评审奖励

1、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聘请中国著名书画家与艺术评论家进行评奖,并邀请相关单位进行监督公证。

2、奖项设置:共设金奖6名、银奖12名、铜奖42名、佳作奖200名,按等级奖励每位获奖者分别为人民币10000元、5000元、2000元、1000元。按收取的稿件数量和质量确定书画作品获奖比例。

3、所有获奖作者均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及赠送作品集。获金、银、铜奖的作者及相关艺术名家将受邀来南京参加颁奖仪式、笔会、采风等活动,其差旅食宿费用由主办方负责。

4、获金、银、铜奖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将在相关报刊媒体和新媒体上予以报道。

六、凡参加本次活动人员视为同意以上规定,解释权归本次活动组委会。

七、作品投送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101号 前楼202-208室 

杨宝树收  18012969718

邮        编:210009

电子邮箱:409892801@qq.com

咨        询:张宇澄  电话:18251834618

官方微信平台:水墨丹青


  《大美中国·精彩溧水》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大赛

                       组委会                                
                     2017年12月15日               

友情提醒:由于来稿较多,为避免遗漏和丢失,建议选择

邮政EMS顺丰快递进行作品投送!

诗词赏析



送谢侯廷茝

【明】何昙

石臼湖边千万舠,民因仁隐荐溪毛。

长空目断孤鸿影,夜雨孤篷读楚骚。

 

【作者介绍】

何昙:明朝嘉庆年间任溧水训导,身世不详。

 

【题解】

谢廷茝:四川富顺人,进士。嘉靖二十年曾任溧水知县。以廉明著称,在任时深受县民爱戴。这首诗应当是诗人在知县谢廷茝离任时所作。

 

【赏析】

这是诗人的送别同僚友人之作。诗中反映了老百姓苦难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离去时的一种孤单的情绪,“长空目断孤鸿影”让我们自然想起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句,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无限的惆怅之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石臼湖边停泊着千万条小船,百姓因为仁义隐忍的民风连溪边野菜也献给官府,长空掠过孤鸿的影子,诗人一直目送谢侯消失在视野之外,夜晚回到船上,在雨水击打着孤篷声中,诗人怀着沉寂的心情在读着《楚辞》里的《离骚》。

诗中的两个“孤”(“孤鸿”“孤篷”)字,意在渲染这种孤独的感情,可以看作是这首诗的诗眼。典故“荐溪毛”的使用,形象地表现了淳朴的民风和百姓极其善良的品格。“读楚骚”这一动作,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楚和感伤,有一种“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怀。

 

白石田居四景

【明】陈凤山

鹤峰屏翠

危峰列第后,仙子迹相通;

缥缈云生处,蹁跹鹤舞中。

依稀元盖远,仿佛翠帏隆。

护佑休应纪,乾坤覆载同。

芝洞嘘云

芝山有六洞,洞洞自相通;

仙子修真处,高人适趣中。

白云随吸入,青霭逐嘘隆;

吐纳长生诀,吾人造化同。

金泉喷玉

金泉传说窈,云鹤麓泉通;

滚滚清流处,嶙嶙白石中。

殊胜从来尚,仙踪此日隆;

石龙喷玉液,天泽溉应同。

馨声晓度

晓日三竿睡,鸡鸣未可通;

梦魂惊觉处,道院磬声中。

心神方静定,世道千昌隆;

自捡空平理,鉴衡期与同。

 

【作者介绍】

陈凤山,号梅岗,明朝嘉靖人,曾任江西临江府新喻县县丞等职,后因“制肘当道,即解绶归田”,与父共建白石园。

 

【题解】

据溧水云鹤白石观村保存的《环步岗陈氏宗谱》记载: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溧水邑人陈譿(号白石处士),曾重建石白观,并及金井,其子陈凤山(号梅岗),承其父业,于此经营“梅岗别墅”,建“白石园”。该园占地数十亩,历时十三年造就,所建门堂楼室共一百五十余楹,园内亭台楼阁,池沼假山,雕梁画栋,规模宏伟。在其周围还有金井、白石观、神仙观、玉田庵等景点。白石园历经五百年风光,不知何故荒芜,今略存形迹。

 

【赏析】

《鹤峰屏翠》篇通过神奇的想象描绘了鹤峰的景色。高高的鹤峰上印上了仙子的足迹,在那缥缈的云雾升起的地方,有仙鹤翩跹起舞。那远方的山峰,就好像渐行渐远的车篷,又好像翠色的帷帐隆起。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描写,为鹤峰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令人向往。

《芝洞嘘云》篇描写了芝山六洞的神奇高妙。芝山的六个洞,每一个洞都相互通畅。仙子曾在这里修身,世外高人能够品味出其中真正的乐趣。白云被吸入洞中,青色的雾霭在其中追逐被风吹着高高耸起,吐故纳新是长生的妙诀,人生和自然是相同的。这一篇中的最后一句“吐纳长生诀,吾人造化同”富含人生哲理,诗人由自然的吐故纳新联想到人生的新旧更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金泉喷玉》篇描写的是金井涌泉的情景。关于金井涌泉的传说由来已久,云鹤山脚的泉水是相通的。滚滚的泉水流淌在嶙峋的白石中,“滚滚清流处,嶙嶙白石中”这句大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趣。美好的景色从来都得到人们的崇尚,仙人的踪迹从此就变得深邃神秘了。像石龙喷着玉液一样,上天降下的恩泽应当普施天下,降福于人间所有的百姓。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石龙喷玉液,天泽溉应同”使主题得到了升华,诗人由金泉喷玉想到了上天的恩泽降福于人间,展示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馨声晓度》篇重点写了寺庙清静的环境和自在的生活。诗中写道,早晨的太阳已是三竿高还在睡觉,鸡鸣声也不能把酣睡者唤醒,只有道院的钟磬声把他的梦魂惊醒。心神正当宁静,世道国泰民安。自我检点觉得自己还是心胸坦荡的,他想人们对他的评价应当还是与他所期望的是一样的。

 

昙山春社

【明】王雄堂

旌旗排处接山光,  社鼓村村竞艳阳。

余韵百年唯世泽,  灵通一瓣是心香。

都缘制礼俱从俗,  漫说斯人举欲狂。

归去遥知酣醉后,  家家胥入黑甜乡。

 

【赏析】

    诗的大意是:艳阳朗照,山光春色明丽,一村村的社鼓队打着五彩缤纷的排排旌旗,竞逐赛艺。社鼓祈神的传统百年相沿,我们和祖先一样,心香一瓣祈求风调雨顺。春社祀神是古代礼仪沿袭下来的风俗,不要说这些人的狂欢举动过分。社鼓结束归去尽情畅饮,酩酊大醉后,家家户户都会进入甜蜜的梦乡。   

    这首诗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明朝年间乌山地区乡民在春社日打社鼓、祀土神的热烈欢畅的情景。这是明代溧水地区农村民间文化活动的缩影。

 

早发中山

【明】黄尊素

早发中山睡眼初,长隄浓柳隐征车。

病多合为侵风起,马涩终因带雨余。

陇麦已收怡妇子,村田正绿苦耘锄。

况逢缺饷增输日,天意将何慰蔀居。

【作者简介】

黄尊素,浙江余姚人,明朝御史,“东林七君子”之一,因为弹劾魏忠贤死在狱中。其长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

【赏析】

“中山”是溧水的古称。由题目“早发中山”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早晨从溧水出发后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时代针对性,诗人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由己及人,表现底层人,尤其是农民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这对一个封建时代的朝廷官员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登平安山望石臼湖

【明末清初】  周亮工

菱溪曲曲群山绕,出郭幽寻最上头。

无定松声千涧雨,半空岚影满湖秋。

人间颇有清凉地,我意真为汗漫游。

莫怯巉岩归欲速,老僧眠处尽平畴。

 

【作者介绍】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缄斋,号陶庵,又有栎园、栎老、栎下生、栎下先生、谅工、适园等别号。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人,移家金陵(今南京)。工古文词,善书。书法劲健酣畅,倔强生动,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御史。清初历任福建按察使、户部侍郎。精鉴赏,家有赖古堂,藏弃印篆、书、画极富。工诗文。间作山水,嫣润秀逸,韵致翩翩,纯由鉴赏及书卷中得来。卒年六十一。著(栎园)读画录、印人传、赖古堂印谱、诗集。

周亮工在五十岁和五十九岁时,曾两度来过溧水,他了解溧水,是因为他的夫人冯淑人(清代称三品官职的夫人为淑人)之兄(或非胞兄是姨表之类)闽派鲁,曾于清顺治十年始,担任溧水县令达六年之久。亮工常闻内兄介绍溧水,在其失意之余,作溧水之游,藉以寻求幽僻之境,希望得到超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和溧水友人汤旌山、邓万子在盛夏日游县城南郊平安山远眺石臼湖所作。诗意是:弯弯曲曲的菱塘环绕着群山,我步出郭外寻找幽僻之地登上了平安山的山巅。断断续续的松涛声好像落进千涧的雨点,半空中的云影使石臼湖广阔的水面上似乎充满了秋意。在这炎热的夏天有很多清凉之地,我多么想在这清凉的世界里放荡纵情地漫游,不要畏惧这陡峭的山崖而匆忙下山,因为山中老僧的宿处,却都在那平坦的山巅之上!这首诗把叙事、写景和议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平安山和石臼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从山后倒入无想寺、与僧惺悟

【明末清初】周亮工

阴森栝柏迷无路.倒听钟鸣有佛场。

欲踏高岩看石臼,休扪古碣话萧梁。

敝庐响滴千山雨,破衲⑤新缝九月霜。

莫指寒花留客宿,暮云哀壑易心伤!

 

【赏析】

此诗从写无想山之景入笔,直接抒发其胸臆。诗意是:漫山遍野的桧树和柏树,在这深秋中,看上去一片阴森,我几乎迷失了路径,听到无想山上的钟鸣鼓响,分明是寺中正在做着佛场。我多么想攀上高高的岩石,眺望石臼湖的风光,却下意识地抚摸着古碑,抒发自己思古的幽情。在破旧的禅房里,听松涛之声有如密雨落向千山,和尚穿上新补的破旧袈裟来迎接九月的寒霜。请不要指着那寒风里美丽的山花,留我住宿在你们这儿,因为暮云的笼罩以及那令人哀伤的山沟,最容易勾起我内心的哀伤。

诗人在这首诗里融情于景,他把自己失意的情怀全然融入景物描写中。这里的栝柏是阴森的,云和壑是让人感到哀伤的,笼罩在这里的是“千山雨”,侵袭着人们的是“九月霜”,连花儿也在寒风中凄切。

周亮工在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初任山东潍县知县,后官监察御史。后来亮工降清,历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户部右侍郎等官职,中年被弹劾,一生数有踬踣,饱经宦海风霜,两次获罪而终得释,虽然很侥幸,但其心境的灰暗可以想见。他的晚年,精神极端苦痛,虽然平素身体较健康,但由于过分的愧愤而突然罹病,于康熙十一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这一首诗,很能表现他晚年时凄惨黯淡的心境。

 

 

赠马寅公秀才

【明末清初】周亮工

小结林亭独著书,硕田清露滴棕榈。

怡亲自酿中山酒,入馔偏宜石臼鱼。

黄菊正开留客坐,白云无恙带经锄。

深灯共对休嗟老,帙里神仙字有余。

 

【题解】

马寅公:即马采臣,字寅公。康熙十七年贡生,曾参与清顺治《溧水县志》的编修。

 

【赏析】

这是酬赠之作。作者和《登平安山望石臼湖》中的汤旌山、邓万子两位友人一同汇集在马寅公秀才的书斋中,逗留了一段时间之后,写了这首诗送给主人。全诗赞赏了马寅公秀才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诗的大意是:在山林中构建了一座小亭子,用以起居和独自著述,窗前棕榈叶子上的清露一滴一滴淌在砚池中,不用再去汲水了。在大自然中,为使亲友更愉悦,特地用中山之水酿造美酒,亲自用网捕的石臼湖里的鱼,备做佳肴。盛开着的黄菊,使客人留连久坐,白云在无忧无虑地飘逸着,我们带着一本经书去耕作,夜深相对面坐不要嗟叹自己的衰老,可以在道家的卷帙里,那些神仙的记述中,品尝更多的韵味,得到更多的超脱。

这首诗主要抒发赞赏耕读悠闲之乐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石臼湖一带风光的留连喜爱之情。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而具体地展现了马寅公秀才的隐居生活:这里有清露滴棕榈,黄菊正鲜艳,白云无恙流;也有自酿的中山酒,味道适宜的石臼鱼,更有独自著述之乐,品味卷帙之欢。这种生活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偕周栎园侍郎游无想山

【明末清初】释祖琳

客心澹荡一相招,十里松杉入路遥。

丰章露沾先去马,长林风送暮归樵。

湖波净敛秋容远,山林寒遮古木高。

回首尘劳应自谢,不须溪舌更饶饶。

 

【作者简介】

释祖琳:明代一寺僧,曾与周亮工同游无想寺。

 

【赏析】

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是作者与周亮工一道游无想山时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无想寺的暮秋晚景。表达了作为一名寺僧远离世俗,隐身遁世的思想和对周侍郎的殷殷劝慰之情。

 

游无想寺

【明末清初】林古度

山名无想寺因之,寺抱山中境实奇。

侧足深秋欣竟日,游心上古问何时。

百围文杏骈诸干,万叠寒泉落一池。

天许老人犹济胜,穷探还有后来期。

 

【作者介绍】

林古度(1580~1660)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晚年穷困,双目失明。寓居于江宁(南京)。少赋《挝鼓行》,为东海屠隆所知,诗风清绮婉丽,后与钟惺、谭元春游,诗格遂为一变。明亡,家产尽失,乃卜居于真珠桥南之陋巷窟门。贫甚,暑无蚊帏,冬夜睡败絮中。有人遗之帷帐,则举以易米。施闰章怜之,乃制纻帐,书绝句其上,属同志各题一诗以寄之。晚岁,与王士祯唱和于红桥平山堂间,名流咸集。古度所作诗,王士祯选为《茂之诗选》二卷;又著有赋一卷,并《清史列传》行于世。

林古度曾参与纂修清朝顺治年间的《溧水县志》。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点明了无想山得名的缘由是山中有无想寺,山以寺名。一个“奇”字,概括了无想山景物的特点,它是这首诗的诗眼。因为奇,所以年迈的诗人为了探奇可以不辞劳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侧足而行,时值深秋,会有寒意袭来,但诗人乐此不疲,兴致盎然。一个“欣”字,流露了诗人内心无限的喜悦之情。面对无想山优美的景物,诗人不觉心驰神往,逸兴遄飞,心绪飞到了远古之时,追问何时出现了如此美妙的景致,大自然啊,真的是鬼斧神工!诗人眼前的景物可谓有声有色:有粗大的银杏树并列排列在水边,有喧嚣的万道泉水从绝壁上一泻而下,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入绝壁下的水池,这是怎样雄伟的奇观!此时诗人难以自抑快乐的情绪,不觉感慨:上天还允许我这样的老人跋涉在这优美的胜景里,我想我还会有机会再来到这无想山中,寻觅那更美好的景致。诗人还期待着再次来到无想山,可见诗人的游兴之浓。

 

无想寺

【清】闵派鲁

杜城山中无想寺,春秋于今凡几异。

携客探奇试一至,壁间犹有北齐字。

老僧为说古战场,往往天阴泣国殇。

读书台上明月光,凤泉大士石骨香。

石壁千仞色积铁,溪流冷向夕阳咽。

千章老树如戟列,遐瞩幽听多曲折。

坐久不觉生向往,自悔平生多卤莽。

暮钟一声果何想,空堂灯明佛露掌。

晚烟数点起山隈,归骑频催犹徘徊。

笑问红叶几时开,为听秋声还再来。

【题解】

清朝溧水人,曾与林古度一同纂修清顺治年间的《溧水县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无想寺周遭尚存的文化古迹以及四周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无想寺的寂寞和凄凉,流露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情绪。

 

无想寺二首

【清】王芝藻

其一

胜游何必远,春至树皆花。

静扫瞿昙室,相迎太史车。

野棠穿石出,新竹压溪斜。

日暮无穷意,归鞍过浅沙。

其二

山深甘淡寂,客到愧招携。

罍倩泉充酿,盘倾蕨与藜。

凭高晴甸绿,话久夕阳低。

幽径闲花送,依依就品题。

【作者简介】

王芝藻,字荇友,清朝溧水人,顺治甲午举人,曾担任婺源教谕,后升为泗州教授,授予湖广邵阳令。居官有贤良的名声。曾为“五经”作注疏,编纂康熙年间《溧水县志》。

【赏析】

前一首诗主要描写了无想寺优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迎接友人太史来到的恭敬心情。诗人在首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无想寺优美景物的喜爱之情。诗人说,快意的游览何必要寻找那遥远的地方?像无想寺这样的近处也有它值得观赏的景致,一到春天,很多树木都绽放了美丽的花朵。诗人静静地打扫着无想寺的殿堂,恭敬地等待着太史的车驾。诗人站在无想寺门口眺望,只见一株海棠穿过石头伸展出来,一根新竹斜斜地压在小溪之上。虽然诗人游兴正浓,但毕竟已经是黄昏,于是骑马走过浅浅的沙地,踏上了归途。

这首诗的颈联写得很清新俊逸,“穿”和“压”两个动词用得很传神,使整首诗显得灵动活泼。这两个词有很强的动作性,很有力度,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突出表现了春天来临之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

后一首诗写的是友人到来之后的热情款待、倾心交谈和依依惜别。因为无想寺地处深山中,诗人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淡泊寂寥的生活,并且甘之如饴,可是当客人来了之后因为没有好的招待而深怀歉意。他们的酒壶里装的是无想山中的泉水,也就是说只能以泉水代酒,下“酒”的菜肴是蕨和藜这些野生植物,这有点像宋代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所描写的“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他们站在高处四处眺望,游目骋怀,只见四野一片碧绿;因为倾心交谈,不知不觉中,一轮夕阳已经西沉。在这山寺里没有什么可赠送的,诗人于是在幽僻的小道上采了一朵野花相赠,他们细细品赏,觉得这朵花是那么的柔美。《诗经》上说:“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野花美丽,而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之花美丽。

 

林那子先生见访步韵

【清】武可劻

甘隐栖岩宅,扶筇过小村。

清风披栗里,瑞色映蓬门。

德业光前代,文章泽后昆。

愿言趋侍久,对榻细评论。

【赏析】

诗题上的“见访”二字是“探访我”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首诗是诗人在林古度探访自己之后所写的。从整个一首诗来看,无论从哪个方面,学识也好,人品也好,诗人对林古度先生都是极其钦佩的,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出林古度在当时溧水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林那子重隐乳山次勷①甫韵

【清】武令仪

眠云高枕石如拳,散发眸空百代贤。

世事几能从我法,功名端不藉人传。

游岩好遯终成市,和靖耽山只一巅。

八面横峰饶胜概,东南犹住最高仙。

【注释】

①勷:读“ráng”。

【赏析】

由诗题可知,这首诗是诗人在林古度第二次隐居到乳山之时所写的。

此时,明朝已经覆灭,清朝已经建立,而林古度也将步入古稀之年。对于明朝的灭亡,他无能为力;对于清朝,他又不愿为之臣民,所以隐居山林是他的不二选择。

这首诗的大意是:

林先生隐居的山林到处是像拳头般的石头,他披散着头发隐居到乳山,他的眼眸闪烁着空灵的光泽,是百代以来难得的贤才。这世上的事情有几件是能够遂我们的心愿的?一个人的功名毕竟不是完全靠别人而得以流传千古的。这山林看起来是很好的一个隐遁之地,但一些归隐之人最终都成了市井之人。只有这像林和靖那样超凡脱俗的林那子却能够始终钟爱于这乳山的一座高峰。放眼望去,四面八方横卧着的山峰有很多优美的景致,东南方向的那座最高峰上,有高仙林古度!

更多信息请关注

官方微信平台:水墨丹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