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怪医》是根据英国作家史蒂文森同名小说改编的音乐剧,1997年诞生后获得业内肯定,渐渐走向全球,有了多个语言的版本。其中日语版早在2001年上演,韩语版也于2004年上演。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版《变身怪医》的男主角,正是如今凭借《秘密森林》红极一时的“面瘫大叔”曹承佑,我搜索了一下曹叔叔的表演视频,的确生猛动人,有兴趣的同好不妨一看。
《变身怪医》的情节很简单,19世纪末的英国人心虚伪奢靡,坚毅聪颖的杰克医生立志医学研究,研制出一剂能够使人去恶存善的新药。但愚昧的董事会断然否决了杰克实验新药的申请。焦灼之下杰克以身试药,一夜之间拥有了惊人的能力,更分裂出一个邪恶狂躁的“本我”,海德。两种人格并轨而行,白天杰克医生专心研究医学问题,夜晚海德怪人出没街头刺杀董事会的老爷太太。转瞬间伦敦陷入恐慌之中,人人自危。主线情节之外,富家小姐艾玛对杰克医生情有独钟,两人订婚在即;杰克偶然认识的酒吧女露西也被他深深吸引,还与海德有了纠缠不清的感情。最后海德杀死了露西,并在杰克艾玛的婚礼上突然爆发,绑架艾玛。两种人格交战之后,杰克趁一丝清醒果断,了结了这场惊天的变身实验。
言归正传2017年的中文版《变身怪医》,在上海大剧院这个国内顶级的剧场里,中方的制作团队为观众献上一台足够诚意的演出,然而诸多先天后天的不足,还是让我不免有些牢骚要一吐为快。
相对巨制鸿篇的《剧院魅影》、《战马》,《变身怪医》的故事较为平面,以杰克服药变身为界一分为二,并无太多悬念可言,这已是先天不足。就核心情节而言,“变身”这个转折点在中文版里渲染得还很不够。韩语版中海德凑近一面大镜子,仔细端详、狰狞摇摆,在音乐和灯光的配合下营造了惊悚的效果。中文版则只有一个较远的全身打量,时间也不够充足,更没有通过语言来渲染此刻海德身心内外发生的剧烈变化。如此,仅仅依赖声线、音乐和灯光的变化,“变身”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虚幻的层面,感染力并没有达到十分的程度。随后海德街头杀人、与露西纠缠,也发生得相对突兀,“怪异”不足、“冷酷”有余,,冲击力由此削弱。
当然音乐剧并不全靠悬念取胜,而更依赖音乐、舞蹈、道具声光效果的综合铺陈。在这一点上,《变身怪医》可以打7~8分左右,音乐主题鲜明悦耳,合唱整齐分明,灯光更是大放异彩。舞蹈并非是本剧重点,但酒吧一段的艳舞也十分撩人。看惯冷清严肃的话剧,这样成熟的音乐剧元素正是必不可少的鸡尾酒,五色斑斓、跳跃刺激。
这些斑澜的五色,是《变身怪医》的常规武器。我的意思是,相对于原版,中文版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空间。比如酒吧的艳舞,英国版舞女的衣服也并不太暴露,但就是直冲耳目地性感奔放(当然,14岁以上儿童观看并无不宜),中文版则欲露还掩,混乱搭配,毫无艳丽可言(想来也不是尺度问题,2005年我看《糊涂戏班》的时候,孙宁芳的睡衣尺度就已经令人惊叹了)。又如歌词的翻译,太过直白,不避口语,有时为了押韵简直生硬。听起来非但没有节奏和美感,还隐隐有笑场的无奈。个人以为,歌词(不仅是音乐剧的歌词),属于雅文学一类,措辞还应更靠近书面语。以华语音乐为例,经典热门歌曲的作词大都有文学意味,罗大佑、李宗盛、林夕、周杰伦、李健,莫不如是。所以音乐剧歌词的翻译,除了朗朗上口,还要考虑韵味。白居易诗歌的“直白”并非白话,真正言口如一的大白话,早已湮没于尘埃之中。可见,大陆的音乐剧整体水平(演员、编导、歌词、编曲、宣传,乃至观众),无论原创还是原版之中文版,相对国际一流水准还处于低位,有待积累和提高(本剧的日韩版早在十多年前年前上演,前不久热演的《魔法坏女巫》也早在2007年就有了日语版,去年有了韩语版——可见国内的音乐剧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最后忍不住要批评一下本剧的结尾(这不是中文版的责任,当然中文版把原版“杀死数人然后”的惨烈,弱化为杀死一人然后,也是自轻之举)。杰克在挣扎中,固然解决了现实问题,也圆满了他的高大形象。但这样光明正确的结尾,就让之前双重人格的纠缠显得空洞无力:原来杰克一直以来的犹豫不决,就是因为还没有“婚礼杀人”这种级别的刺激出现?若是如此,杰克之形象,也未必完全光明无私。更重要的是,人性善恶的恒久问题,就在他死后也不了了之。现实的虚伪依然横行,救世的良药还未发明,可怜的艾玛更是无处话凄凉,唯一被消灭的,只有这个破空而来的海德罢了。
安老师有一个非常棒的创意——杰克顺利与艾玛成婚,在进行曲中接收众人祝贺。两人挽手走出教堂门口时,杰克突然不经意地回头,杰克,不,海德的面孔猛然出现(此处可用音乐和灯光做特效处理),悄悄地对观众席方向说:“杰克,现在我们是一个人了。祝我今晚愉快!”言罢,音乐灯光收回,杰克仍旧与爱妻缓缓下台,众人跟在身后赞不绝口、兴高采烈。末了十秒左右,空无一人的舞台上一半光明、一半绿光笼罩,音乐也突然舒缓突然紧张。下一秒,舞台全黑,落幕,留待观众无尽想象。
这番大开的脑洞并非要破坏作者美好的初衷,而是基于我们无奈的现实经验:善恶之变化,实不在一念之间,而在漫长之教诲。欲借一剧化恶为善恐不可得;由此剧刺激内心之原罪,时时自省、日日修行,方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