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转载】Nature科幻小说栏目Futures主编专访

【转载】Nature科幻小说栏目Futures主编专访

2020-12-01 10:40:46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未来事务管理局《不存在日报》。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我们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 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 小心分辨,跟紧我们。

公众平台:“不存在”(non-exist-FAA)


Futures是Nature里发表850到950词原创科幻小说的专栏,所有喜欢写科幻的人——无论有没有写作经历,从事着什么工作——都可以免费投稿。Futures在选题上没有限制,注重科学构思的硬科幻和注重故事情节的软科幻,许多千奇百怪的内容都曾出现在栏目中。当然,得是用英文写成的。


在“科学圣殿”Nature里,Futures是一个看得见奇怪风景的角落,这是一个属于科幻小说的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是欢迎所有人来一起打点的,还有丰厚的报酬,事实上,这里已经种下了两粒中国科幻的种子。


《不存在日报》通过邮件采访了现任栏目负责人Colin Sullivan,通过他的回复,我们窥见了科学与科幻的完美结合。Futures喜欢什么主题的投稿?到底要有多“科幻”才算是科幻小说?以及大家最关心的,我的作品到底要怎样才能发表?


平日里我经常捣鼓时空穿梭机,这样我就能去未来,看看经我手发表的科幻故事有哪些成为了现实。遗憾的是,我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我不能透露太多信息,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大多数外星人都很友善,而且他们做菜真的很好吃。


周末的凌晨被邮件提示音叫醒,然后看到这么一段话,你很难头脑清醒地去思考这封邮件到底是从哪一条时间线发来的,而签名部分的网站和logo又明确地显示这是来自于Nature科幻专栏Futures负责人Colin Sullivan。


2005年Nature凭借Futures专栏,获得了欧洲科幻学会颁发的“最佳科幻出版物”奖项,栏目创始人、时任主编Henry Gee在接受采访时就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是Nature负责外太空里的性、死亡和外星人的资深编辑。


科幻小说虽然与科学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一直以来——至少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会将它们相提并论。在顶级科学杂志Nature看来,一手科学一手科幻,我们就应该用这种姿势走进未来。


问:严肃科学杂志为什么会刊登幻想小说?


答:因为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我们想知道科学家对未来都有什么期待。


如果说谁能更熟练地把专业知识写成故事,那就非科学家们莫属了。在Futures栏目里,科学家们放下实验仪器,化身平行宇宙的创世者,像揉面一样,把许多让普通人看着一头雾水的科学理论变成一个个皮包馅足的包子,只用不超过950个词,就给所有人讲述了发生在遥远时空或者我们身边的故事。


Colin说,虽然Futures收到的稿件主要来自科学家,但他们写起小说来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关于科学家,我们常常有一些刻板的印象:许多是穿着脏兮兮的白大褂在实验室里疯狂摆弄仪器的nerds,或者是像“谢耳朵”那样你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你的怪人。


其实科学家们只是些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积累更深厚的普通人,实验室之外,他们爱拉小提琴(爱因斯坦),爱骑自行车(居里夫人),或者以“Ofey”作艺名画画(费曼),自然也会热衷于写故事,只不过讲的是一些遥远的星球上变形虫的故事。

 

问:Futures喜欢什么样的科幻小说?


提到在Nature里做科幻小说,Colin的回答充满了热情和自豪,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有意思”。无论你写的是寡妇与寄生虫的闲谈,还是毁灭地球这样的经典主题,都是在解释你眼中的未来。这就像是在集市上摆摊,什么都可以摆出来,但最热闹的往往是那些有着最稀奇古怪小玩意儿的。


答:你想写什么,想怎么写,这都没问题,关键是要让人眼前一亮。


Futures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出自“科幻三巨头”之一的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之手。这篇题为“Improving the Neighbourhood”的小故事,通过一个外星观察员的平淡记录,我们目睹了地球的灭亡。


这是个被写过太多次的话题,奇怪的是,当你和外星人站在同一个角度时,世界末日突然就变成了一幅黑白图像,只剩下冷静到冷酷的科学分析和思考,这样的感受也许只有当我们作为观察员时才能体会得到。


而中国科幻作家夏笳在Futures上发表的小说“Let’s have a talk”(《让我们说说话》)则是讲述了人类与一群萌点十足的小海豹智能玩具的“第一次接触”。这些小海豹在密闭的集装箱中发明了自己的语言,而主人公正是走出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进入集装箱与它们对话的语言学家。简单的场景加上新奇有趣的设定,顿时就成了一个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的故事。



夏笳在Futures发表的科幻小说插图 Illustration by Jacey


第一位在Futures上发表科幻小说的中国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生物学硕士李恬。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她在读研期间发现Nature上还刊登科幻小说,就尝试着投了稿,这篇“历史性”的小说讲也正是关于历史。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变成历史剧,追剧的观众的生活也正在被来自更遥远未来的人所观看。说不定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只是少有人发现罢了。


科幻小说就是在问一个个“what if”的问题。如果外星人今天就降临地球,我们要如何应对?如果它们把一项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科技交给了遇见的第一个人,会出现什么状况?要是有人想要偷走这项技术怎么办?而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象也正是几乎所有科学发现的第一步。科学和幻想小说一样,关心的是未知和未来,要是什么都知道了多没意思啊。


科幻小说让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是人,唯一的麻烦是,思考出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我们喜欢的。


Nature整体的画风不同,来自Futures的故事很少让普通读者产生距离感。已经刊登过的600多篇微型小说就像是一点点火花,或者是来自未来的时空碎片,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写得过于随意,似乎是随手记录下的奇闻逸事。但正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我们游览了许多荒诞、有趣或诡异的世界,看到了未来无数的可能。


问:要有多“科幻”才算“科幻小说”?


答:相比于设定,我对故事本身更感兴趣。


今年星云奖提名作者之一Beth Cato曾在Futures上发表了一篇作品"The human is late to feed the cat",讲述的是在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一位年轻女性没能及时给猫喂食。下班晚归,把猫罐头里的食物倒出来,或者趴在厕所里呕吐,除了末世的环境设定,这完全就是一篇日常生活记录。


我们从猫的视角去探索这个就要崩塌的世界,也许看到结尾也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Colin认为,这就是这篇小说的魅力:即使讲的是发生在遥远未来或异世界的事,在科学理论的骨骼之下,科幻小说毕竟有一颗人类的心。



"The human is late to feed the cat"插图 Illustration by Jacey


《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曾写道:太空很大,真的特别大。但我们也许能从中寻找到沧海一粟,在广阔到无法想象的空间里,只关注一个人的遭遇。Colin说,选什么主题并不重要,你大可以在天空中码上一个外星舰队,但真的有必要详细描述每一艘船、每一个人的长相吗?




说了这么多,到底要怎么给Nature投稿科幻小说?


正常情况下,你可以通过杂志官方网站上的链接直接免费投稿,但在这样一个经常穿梭于不同时空的栏目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突发状况。


首先就是来自编辑的挑战。Colin说栏目发展到现在,每天都能收到许多稿件,这是一件很让人激动的事,同时也意味着他不得不给90%的投稿者发出拒稿信。当然,他也会给一些稿件提出很详细的修改意见,帮助作者改进。




你还可能遇上一些比较诡异的事,比如夏笳在投稿快半年后都没有收到编辑回复,于是就把小说扩充改写成了6000多字的中文版《让我们说说话》,投稿给了《科幻世界》。但几天后她就收到了Futures编辑的邮件,说因为服务器故障导致一些稿件被卡在网络空间里,直到最近他们才抢救出一部分,夏笳的作品便是其中之一。


但不管怎样,面对如此丰厚的稿酬——每篇85磅,或130刀,不试试岂不是太可惜了?


科学发现需要想象力的那一跃,许多地图上未知的区域在一瞬间就被思想的火花照亮。科幻小说大概也是如此,跟随着深藏内心的兴趣,我们能摆脱几乎一切束缚进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Nature的后花园,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通往神奇世界的通道,而且在这些通道门口就摆着丰厚的礼物,你还在等什么呢?


投稿贴士:
1.在文档最上方标明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在末尾附加不超过30个单词的作者介绍;
2.将word文档(.doc或.docx后缀文件)发送到投稿邮箱futures@nature.com;Futures的编辑会在28天内回复意见(请注意:太阳风暴或外星人入侵会导致回复延迟);
3.稿件一经采用,你需要签一份协议,之后稿件会进入后续编辑和配插图阶段。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Nature Futures合集2,你也可以上http://www.nature.com/nature/focus/arts/futures/ 查看最新的科幻小说。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国及世界科技出版业有哪些最新动态?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

自然科研针对中国研究人员有哪些新的产品及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acmillan-natur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