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刘一明真人是道教内丹修炼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清代乾隆、嘉庆间最著名的内丹修炼家、易学家、医学家。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是继王常月真人之后乾、嘉年间龙门派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少年喜修养之道,二十岁时换道服访道,数遇异人,先后得到龛谷老人、仙留丈人的悉心指点,方悟丹道奥秘。他真参实悟,理事贯通,对丹法、易理与医学都有精到的研究,造诣非凡。后长期隐居在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兴修道场,设立玄坛传教,活动于晋、陕、宁、甘、青一带,著书立说,感化一方,学者影从。刘一明博学多才,勤于著述,卷帙浩瀚,后人将其大部分著作汇刻为《道书十二种》。在著作中阐述并发展了全真龙门派传统教义和丹道思想,贯串易学理论与道教思想完全相通的精神,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渐修渐悟的修炼功诀,力主清静,以固命修性为主导,实现性命双修。继承和发展了全真龙门派三教合一的思想传统,并从儒典以及医药诸书中广参博采,综罗成体,使其丹道学说具有极高的思想内涵。
刘一明与《道书十二种》(二)
滕树军
三、著述概说
悟元子出身鸿儒,学问淹贯,汇通三教,著述等身。其著作时间跨度较大,刊行时间分散,加之版本搜集不易,故一直没有比较完备的合集出版。就当前所知,早期要以嘉庆年间湖南常德护国庵刊印的《道书十二种》为收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悟元子著作合集。受其影响,此后又有多个版本的《十二种》流传,但篇目不尽相同,屡有增改。诸版本中,尤以光绪上海翼化堂版流传最广。199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据嘉庆二十四年护国庵、光绪三年翼化堂、光绪六年翼化堂三种版本互勘补缺影印,后被收入《藏外道书》第八册。诸书虽名为“十二种”,其实是将某些小型合集如《指南针》、《参悟直指》、《悟道破疑集》、《易理阐真》等与其他单篇并列计数,勉强累加而成十二种,各种版本流变情形,在此无暇细考。
以单篇计之,中医药版《道书十二种》实收书十八种,但其中所谓《西游原旨》只是节选了全本一百回《西游原旨》的“读法”与“诗结”部分,不算独立作品。其余十七种,详目如下:
1.《周易阐真》四卷,并“卷首”一卷。其“卷首”部分,绘制“河图”、“洛书”等相关易图、丹法示意图三十余幅,并一一解说。其余四卷,系对《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辞爻辞逐句注释发挥并简短总结,秉承“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之旨,以易学卦象爻辞解说丹道细微火候,尤其突出了阴阳、刚柔、健顺、动静、顺逆、进退等矛盾概念的灵活运用之功。
2.《孔易阐真》上、下二卷。以丹道观点,对孔子《易传》“十翼”中的《大象传》、《杂卦传》进行阐释。悟元子此前已撰有规模宏大的《孔易注略》,专言易学,遍历“十翼”,此《孔易阐真》则主要以阐明修真之道为宗旨。此书与《周易阐真》合称《易理阐真》。
3.《参同直指》(未明确分卷),对东汉魏伯阳真人《周易参同契》进行深入注解。悟元子采用明清以来受到推崇的“古文参同契”为底本,认为四言之文为魏伯阳《参同契》本经,五言为东汉徐景休所做笺注,《三相类》上下二篇为东汉淳于叔通“补塞遗脱”。故《参同直指》包括《参同契直指经文》上、中、下三篇,《参同契直指笺注》上、中、下三篇,《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上、下二篇。《参同契》为“万古丹经王”,是丹经中最古奥难读者,悟元子之解,破除廋辞隐语,直书天元大道,深入腠理,畅通无碍,是清修派注解中的精品。
4.《悟真直指》四卷,。悟元子对《悟真篇》极为重视,注解详明,破除法象隐语,以求“悟真”而弃假。其中第四卷即所谓“《悟真篇》外集”,,故将此卷特冠名为“悟真性宗直指”。此“外集”历来罕有注解,悟元子肯正面解注此篇,益证其禅道合参之风格。
5. 《金丹四百字解》一卷,,但未收未注诗前长序。,满纸龙虎铅汞、五行八卦,诗句凝练,意旨深奥。幸赖悟元子此注,钩玄索隐,节节贯通,而《四百字》依稀堪读矣。后附《注疏四百字真义歌》,与《四百字》原诗相唱和;又附《学人二十四要》、《丹法二十四诀》,示学者以循序而进、自卑登高之丹法大纲。
6.《阴符经注》一卷,分上、中、下三篇,注解经典名著《黄帝阴符经》。悟元子认为此经“凿开混沌,剖析鸿濛,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历代有以兵家、纵横、阴阳为解者,皆是“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悟元子注既明天道,又揭盗机,高屋建瓴,入木三分,确是古今注本上上之选。
7.《黄庭经解》一篇,是对上清派古道经《黄庭经》的核心主旨所做的一篇短评。认为此经“即演说‘中’之道也”,“说来说去,只是说一‘神’字,无非说一‘中’字”,人能守此一“中”,须臾不离,则大事毕矣。后附《黄庭诸景图》、《黄庭经图》,并注释之。
8.《敲爻歌直解》一卷,以清修观点注解唐五代时纯阳真人吕洞宾的丹词《敲爻歌》。悟元子认为此歌“非闺丹,非炉火,非搬运,乃无上至真之妙道也”。因叹以往诸家注疏,皆系毁谤圣道、不得要领,故着手逐节细释,使其“句句落实,字字归真。还丹、金丹、神丹,三丹各分交界;初乘、中乘、上乘,三乘各别阶梯。”破解歌中法象异名,一一直说无隐。
9.《百字碑注》一卷,注解纯阳真人的著名丹诗《百字碑》。认为此诗虽仅百字,却“还丹大丹,始终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注语字字落实,于丹道微旨多所发泄,如首句注云:“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气而已,别无他物。”确是直指本源之论。在注解丹诗末句时,又回顾全诗,明确地将全部诗句与丹法程途一一映照,提纲挈领,步骤井然。末附吕祖《黄鹤赋》一篇,系悟元子综合所见抄本而重新订正者,只录原文,未作注解。
10.《无根树解》一卷,以清修丹法注解明代张三丰真人的丹词《无根树》二十四首。第一首注解即开宗明义云:“人身无根,生死不常,全凭一点真灵之气运动。真灵旺则身存而生,真灵败则身亡而死,人之存亡生死,听其真灵之旺败耳。是真灵者,虽为人树之花,而实为人树之根。”并直指:此真灵非他,就是丹经所谓“先天真一之气”。通篇注解的核心,唯在论述如何返还此真灵之宝耳。
11.《修真辩难》上、下二卷。上卷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就内丹修炼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辩难,所谈内容,既围绕修炼核心,对诸如先天后天阴阳、真假阴阳、先天一炁、玄关一窍、还丹大丹、内药外药、戊己二土、活子时正子时、阴神阳神、元神识神、修性修命、女子丹法等深层次问题直言无隐;同时还涉及拔宅飞升、幻身去留、五品仙级、宿根再来等等“终极”问题,活泼有趣,引人入胜。下卷又名“修真后辨”,是上卷的补编,以专论的形式,对上卷问答涉及的一系列核心概念进行集中而深广的论述。此书历来被认为是悟元子最佳之作。
12.《神室八法》一卷。“神室”本来是外丹修炼中的名词,本义是指精心打造的用以招摄虚空先天一炁的反应器,神室打造成功,先天气自然来归。因内丹修炼同样以摄取先天真一之气为根本,故此借用外丹名词“神室”作比,约略相当于人之身心,而偏重于心。由于“修道即所以修神室”,故立刚、柔、诚、信、和、静、虚、灵“八法”而详细形容之,依此八法修造神室,成就载道之器,而修道有本。
13.《修真九要》一卷。阐述内丹修炼程序中循序渐进的九个要点问题:勘破世事、积德修行、尽心穷理、访求真师、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此“九要”是悟元子感慨昔日求师之难,为初学者撰写的修行纲领。学者依此纲领拾阶而上,自可心明眼亮,深造有得。
14.《通关文》上、下卷。悟元子有感于近世之人德行不备,异想天开,“不知先尽自己之事,而即妄想他人之事”,故作此书,以作衡量道器之试金石。书中详细列举了真修者所必须面对、必须打破的五十个关口,包括色欲关、恩爱关、荣贵关等,即所谓“修道五十关”。这些关口,有外来者,有内生者,然以内生者最多也最难。悟元子细致阐明每一关口的内在含义及对修道大事的破坏性干扰,再以修炼家的价值视角,提供了克难通关之方。末附《绝言歌》七言长诗一首,略述一生求道修道经历,抒发心愿已了、再无挂碍之意。
15.《象言破疑》上、下二卷。所谓“象言”即指丹经中普遍存在的隐晦譬喻之言,如“龙虎”、“鼎炉”、“坎离”之类。悟元子有感于世人不明真谛,胡乱猜疑,多被“象言”所误,流毒滋乱,故著书“破疑”,以正视听。此书对丹经中的四十余个关键术语绘图立像以表示之,从正面一一解释,再从反面列举“愚人”的各种曲解,逐个批评,破邪显正,发人深省。末附《破疑诗七言绝句》五十首、《玄牝真窍说》一篇、《修真要诀》诗一首。
16.《悟道录》上、下二卷,合计八十条,末附《叹道歌七十二段》。此书是悟元子的修道随感录,风格有似于谭紫霄真人之《化书》。他以悟道者的眼光体察世间万象,发现大道无所不在,“耳闻目见,处处藏真”,而修炼之理寓于日用常行之间,遂将此类感悟集结成书,作为后学解悟之助。王沐先生认为“如果熟读深思,皆可由迷入悟,影响后来内丹功夫极大。”此书曾与《象言破疑》合刊为《悟道破疑集》。
17.《会心集》四卷,具体包括《内集》、《外集》各二卷。为悟元子随笔艺文集,诗词歌曲,铭赞书信,体裁不一;咏物记游,因事随感,题材多样。但大多围绕修真悟道这一核心,言多解悟,语藏口诀。其中有《大道归一论》、《真正丹药论》等丹道专论十余篇,可作正式丹经参究。此书虽是随笔集,但内容极其丰富,资料价值很高,且字里行间隐藏道要。
除了上述《十二种》所收各书之外,悟元子还有如下若干著作传世,只是版本稀见,流传不广:
18.《栖云笔记》四卷。榆中县栖云山藏板,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镌。此书也是悟元子的随笔艺文集,其内容、形式与《会心集》相似,只是体裁更加多样化,表现主题更为生活化。其中的《<>解“四句偈”辩》、《<周易>辩》、《答痴翁先生“观妙观徼”解》、《答苏将军托刻<问答外集>书》、《寄樊立之书》等都是高质量的修真专论,《秦李二仙传》、《西宁睡仙张真人传》等堪比《仙鉴》遗珠。书中除了修道悟道方面的吟咏论说之外,大量呈现的是悟元子在修道余暇撰写的日常随感应酬文字,比如书信、序跋、碑记、贺寿文、贺喜文、家谱序、募疏序、宫观对联、人物传记,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等。这些文字题材广泛,贴切详实,语默皆道,生动展示了悟元子的生平交游细节以及浑然一体的道家处事风格。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与学术,对于研究甘肃道教史以及地理名胜、典章名物、风俗民情、人物逸事等都有着重要价值。
19.《道德经会义》四卷,榆中栖云山藏板,嘉庆八年(1803)镌。依照河上公所分《道德经》八十一章,分章注解,突出前后各章思想的连贯性,围绕丹道修炼,以诠释道体、修持道心、阐述丹法为本,眼界独特,时出新解。如于第二十八章“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一段注曰:“后之群真,以此三复,分为三乘,又分为三丹:复归于婴儿,即还丹初乘也;复归于无极,即金丹中乘也;复归于朴,即神丹上乘也。三乘之功完,而道成矣。”于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一段注曰:“以上十二事,乃修道观妙观徼之工程次序。”如此等等,均为醒目之见。后附历代注经人名录,但悟元子自云“所见者,仅二十余家。”
20.《道德经要义》一卷,榆中栖云山藏板,嘉庆八年(1803)镌。此书是《道德经会义》的姊妹篇,二者合称《道德经会要》。悟元子因恐《会义》“言繁意散,读者无下手处”,于是“拈取每章要义,总注数语”并在各章下附以七言绝句一首,遂成此《要义》,以作《会义》导读之意。此二书罕传,各大丛书未见收录。
21.《心经解蕴》一卷,榆中栖云山藏板,嘉庆八年(1803)镌。逐句注解经典《心经》,洋洋洒洒,一万余言。悟元子认为“般若波罗蜜多”一句为《心经》之要义,此一句“乃释家教外别传之旨,非可以言语说,非可以笔墨肖”,而《心经》主旨即在专言“般若波罗蜜多”之功效。自序云三十年前已曾标注草本,后来不慎遭贼火焚化,三十年后,偶触前因,乃重撰此书。可见悟元子对《心经》之重视。
22.《解目》一卷,榆中栖云山藏板,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是关于经典《》的注疏类作品,但不是对经文逐字逐句注解,而是对南朝时期梁·昭明太子为《》三十二分所拟的分目进行疏解,故名“解目”。悟元子认为历代《》注家虽皆本三十二分作解,但注语“多于分目不合”,于理解经文妙义有碍,故作此书以发明之。悟元子博通梵典,深造有得,不拘故常。在第十三分注解中,认为所谓“四句偈”不可在经文上寻,而是“教外别传之秘,不能形于纸笔者”,此语与悟元子对《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持论如一,然则此书须与《心经解蕴》互参也。
23.《西游原旨》二十四卷,一百回。以内丹修炼观点注解古典名著《西游记》,是悟元子早期作品。悟元子认为《西游记》并非世俗的神话小说,而是玄妙绝伦的证道之书,历来注家,除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诠》而外,皆不得要旨。且有憾于《真诠》亦未能尽善尽美,遂撰此《原旨》,意在还原《西游》阐述金丹大道之本旨。此书重在解析丹道,无意于小说文字的考订,所用《西游记》系删节本,与《真诠》所据者只有个别文字差异。书前列悟元子《西游原旨读法》四十五条,从宏观上列举参究《西游记》及《原旨》必须要把握的要点,提纲挈领,非常重要。在每回之下,详细阐发金丹秘蕴,并缀以“诗结”一首。全书篇幅浩瀚,见解独特,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重要著作,影响很大。其中的《读法》、《诗结》曾被单独提出,编入《道书十二种》,却仍冠名“西游原旨”,颇滋误会。全本《原旨》有嘉庆二十四年护国庵重刊本,被收入《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24.《羲易注略》三卷。所谓“羲易”,指伏羲先天易。其中上、下二卷绘制了以《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先天六十四卦图》为核心的易图六十余幅,并择要配以注语。下卷又名“因重分解”,系依八卦上下相叠而成六十四卦的原理,以先天八卦为序,将六十四卦按下卦分为八组,每组八个,由“乾重八卦”递至“坤重八卦”,并依次注解。末附《先天易总论》一篇。
25.《周易注略》二卷。所谓“周易”,指文王后天易。书中绘制《文王后天八卦方位图》、《文王后天六十四卦方位图》等易图十八幅,并择要注释。末附《大衍揲蓍法》长文一篇。
26.《孔易注略》十二卷,包括“总论”二卷,“传”十卷。另有“卷首”一卷。书前有自序及“凡例”十二条,表明悟元子对理解认识“十翼”所持的基本态度,对先儒某些做法提出批评意见。卷首绘制卦图五幅并注释。正文全面注解孔子《易传》,面面俱到,规模宏大,注文虽以易道为主体,而丹道思想亦时有披露。
《羲易注略》、《周易注略》、《孔易注略》合称《三易注略》。在《三易注略》卷首,有《读易方法入门须知》一百二十条,足为研习易学之纲领。
27.《周易参断》二卷。对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句卦辞、爻辞分别下一“断语”。每条断语含四句,每句四字,发挥卦辞、爻辞的卜筮学奥义。
以上四种易学著作,均为嘉庆四年(1799)镌,榆中栖云山藏板。
悟元子的易道著作,还有《羲易阐真》一种,笔者尚未得见。此外,悟元子在晚年还编著中医著作六种:《眼科启蒙》四卷,以及《经验奇方》、《经验杂方》、《杂疫症治》、《痧胀全书》、《瘟疫统治》各二卷。其中前三种已由李应存、王兰桂编为《刘一明医书释要》,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其余三种,未见公开出版。
因此就目前所知,悟元子全部著作,凡三十四种。
悟元汇宗——道教龙门派刘一明修道文集之一(上下册)
作者:清·刘一明 点校:滕树军张胜珍
价格:¥188.0 出版时间:2015.8
字数:1000千字 编辑:赛勤
图书ISBN:978-7-5188-0062-9
内容简介
刘一明,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道教内丹修炼家、易学家、道教医家,全真龙门派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精通丹法与易理,著作等身。本书共分三辑:《悟元汇宗》《西游原旨》《易道阐真》。
西游原旨——道教龙门派刘一明修道文集之二(上下册)
作者:清·刘一明 点校:滕树军张胜珍
价格:¥198.0 出版时间:2015.9
字数:1000千字 编辑:赛勤
图书ISBN:978-7-5188-0082-7
内容简介
刘一明,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道教内丹修炼家、易学家、道教医家,全真龙门派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精通丹法与易理,著作等身。本书共分三辑:《悟元汇宗》《西游原旨》《易道阐真》。
易道阐真——道教龙门派刘一明修道文集之三(上下册)
作 者:(清)刘一明原著 滕树军 张胜珍 点校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字 数:800千字 定价:120元
内容介绍
本书为《刘一明修道文集》第三辑,收录了清代著名内丹家素朴山人刘一明撰述的《羲易注略》《周易注略》《孔易注略》《周易参断》《周易阐真》《孔易阐真》等易学著作共六种,分为三编:前三种合称《三易注略》,为第一编;《周易参断》为第二编;末二种合称《易理阐真》,为第三编。悟元子另有《三易读法》一篇,属于《三易注略》的导读性作品,犹如《西游读法》之于《西游原旨》,因此也并入第一编。本书中,除《周易阐真》《孔易阐真》曾屡见于各版本的《道书十二种》外,其余著作历来稀见,均为首次简体横排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