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虚道人
在北宋年间,道教符箓派中诞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脉——天心派。天心派肇始于北宋道士饶洞天,其被后世称作“天心初祖”。
道教(资料图)
梦中获传天心正法
饶洞天初为县吏,称某夜梦神人告之曰:“汝用心公平,执法严正,名已动天矣!”遂又梦见有华盖山一处,山上散发出五色宝光直冲霄汉。饶洞天寻到发光处,掘地获得金函一枚,从中取得玉箓仙经一卷,题曰《天心经正法》。
这一段夜梦神授的故事记录在《上清天心正法序》中,称此事发生在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教内又有传曰,天心初祖虽然获得了正法灵文,却不识内中文字,不解其中奥妙,后遇到神人指点前去寻找南唐道士谭紫霄解读。其曰:自兹数年寻历,获遇先生于南丰。既蒙教导,顿悟玄理。仍携处士谒见东岳帝君。帝曰:奉三仙道旨,令授子宝印、阴兵。处士受已,再历诸涂,制命阴魔、馘灭凶妖,祈禳水旱,啸命风雷,役神使灵,救人利物。于是四方慕道者,凡数百人从游。在这段叙述中明确提到了天心派所行法术的直接来源,即“三仙”。
因三仙所授,天心初祖才拥有了“制命阴魔,馘灭凶妖,祈禳水旱,啸命风雷,役神使灵”的道法。此“三仙”,在天心派的信仰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其咸阳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并在魏晋以来的士大夫群族中颇为流行,并得到颜真卿亲书碑文以祭祀,且还有玄宗做投龙简以祈国泰民安。
华盖山(资料图)
三仙真君,即浮邱、王、郭三位祖师(浮邱乃古浮丘公;王郭二真本为兄弟,原名道想、道意,因各随府尹、县令之姓,所以真人姓氏有别)。又因祖师在华盖山得道,所以三仙祖师又称作华盖祖师。现有详细记录浮邱王郭三仙行迹的六卷文本《华盖山三仙事实》收录于《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另有“华盖宝诰”流传后世,曰:
玉清高圣,虚皇至真。混元仙主,应化分灵。
含真体道,功行圆成。驱雷役电,福国康民。
辅佐忠孝,灭罪延龄。
华盖祖师人天教主佥书雷霆三省上相金阙大仙孚佑显灵超应护国真君九天掌禄上卿高玄上帝。
祖师妙道教主、三五飞步正佑妙灵冲应太虚王仙真君南极注生仙卿玄明上帝。
祖师克诚教主九一上清显佑感灵诚应妙远郭仙真君北极考校仙卿大明上帝。
三境化身天尊(三称九拜)。
太上老君分身下降
三仙真君之所以能够在当时道教信仰中取得至高地位,与三仙之首浮丘公的神仙事迹有莫大关系。《华盖山三仙事实》中记载,王郭二仙的授道者乃是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先天大神浮丘公。浮丘者,与容成子、黄帝游,周末授灵王太子晋,汉授诗于申公,与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这一记叙与刘向《列仙传》中的记载并无太大差别。从浮丘公经常与容成公一起陪伴黄帝出游的记载来看,这则是道教中所倡导的“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的典型表现,是道家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展现。纵观上古时期的大神,如赤松子、天真皇人等,在道教中均具有很高的信仰地位,浮丘公理应也在此列之中。
道家积极入世(资料图)
不仅如此,三仙真君更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一次分身下降。道教神仙信仰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一气化三清,道教中的先天大神均是秉道气而化生的,因合了天地自然之道,所以才能历经万世而无身形枯萎之态。《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中曰“是时太上老君化身降生于浮邱王郭三仙”,鲜明指出华盖山三仙真君是太上老君的一次分身下降。所以信仰三仙真君,自然和道教信仰之间有着无法剥离的关系。
《华盖山三仙事实》记载,王郭二位仙真“不喜尘事,惟慕出家,父母不能移其金石之志”,二人最终在其父亲的引荐下于天节山玄元观礼浮丘公为师。浮丘公授予其导养之术后隐身而去,王郭二人“誓欲再见本师,以终道业”,又梦神人相授曰“但向江南绝顶三峰即可见也”。此“三峰”即是华盖山,乃是二人得上仙而最终得道之处。既得神人相授,王郭二人便前往华盖山寻师。路途中二仙所历艰险不计其数,其曾“一地似可游历而无路可入,遂绕遍山径,忽得路,方登临其地”,这样的经历在《华盖山三仙事实》中处处可得,以此可鉴王郭二位祖师的道心何等坚定。待二人在华盖山寻得真师后,得授三五飞步之术与九一上清之法,二真习炼行持寒暑不息,由此也得到了浮丘公的进一步赏识,最终感召上仙下降接引二人升仙得道而去。
功行圆满位列仙班
道教敬奉之神仙——不论是上古时期的先天大神,还是后天修真之仙——均离不开功行二字。从为帝王治国之师,到为百姓护家保安康的职能神,得道者各有功行流传于世。上效祖师行迹,王郭二位真君在修道的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只偏执于自我修真。在去往华盖山寻师的路上往往遇到百姓有难时,二仙都会施道法以相助,《华盖山三仙事实》中记载了数次二仙为百姓祈晴祷雨的事迹。《太华盖山三仙真君解冤灭罪度人心经》亦言“浮邱真君,王郭二仙,卫护众生,保奏玉帝,改旱冬秋夏,散雨庇荫丰年”。正是因为具有了积功累行的基础,王郭二仙所以才能上升仙阶,以得百姓香火供养。
上升仙阶(资料图)
《华盖山三仙事实》中还记载了一次唐玄宗前往浮邱洞做投龙简的仪式。其记载曰:
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命是乙酉八月降诞,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位忝君临,不获朝拜,谨令高士孙智良宝信简投刺浮丘石室,以为金龙驿传。
此段记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三仙信仰早在李隆基时期已经被国家主流信仰所认可,又或者是当朝皇帝基于崇道之情而对三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玄宗的投龙简所传达出来的美好愿景,从侧面说明三仙不单是以祈晴祷雨为主的职能神,,是希求能够入世、有为的。当然,这一切的背后仍然不离老君“清静”“自然”的教诲。秉持出世、入世双重理念的道教,以出世心为入世事、无为无不为的思辨理念为立足的基调,才真正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最大特点。
正是因为具有真功实行,所以三位真君才能获得历代皇帝的不断加封,单单从浮丘公长达42个字的圣号中就可以看出三仙信仰曾在举国上下中得到的重视程度。道教成仙历程中尤为强调功行二字,只有建立在功行基础上的修炼,才是成道的催化剂。在此理论支撑下,宗教的自我修持与社会贡献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普通凡人修炼成上仙的必经之路和必备条件。对三仙功行的崇奉也恰恰说明道教所追求的安平泰才是百姓心中真正希求的美好社会蓝图。人们更愿意以祖师行迹来激励当下的自己去为了理想而付出,这大概就是一种宗教信仰所具有的最现实同时也是最终极的社会意义。
(编辑:念远)
腾讯道学旨在“弘传道学、普及道学”。除微信公众号外,您还能从腾讯官网、腾讯道学官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网迷你版、腾讯视频官网儒佛道频道分别浏览精彩原创内容。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hrrsd@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