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智度山与智度寺

智度山与智度寺

2018-05-07 10:26:45

智度山与智度寺

 

长沙黑麋峰风光,此为潇湘天池。

     黑麋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东北角,距省会长沙仅19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山高林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古号称“洞天福地”。 黑麋峰森林公园是长沙近郊最大的省级森林公园,面积4079公顷,主峰海拔590.5米。登临绝顶,群山莽莽,奔来眼底,朝赏日出,暮观落霞,令人心旷神怡。道家称此山为“洞阳山”,列入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二十四位。山顶“黑麋古刹”源远流长,香火不绝,声名远播,黑麋峰被称为长沙地区四大名山之一。然而此山旧时叫智度山,山顶“黑麋古刹”来源于智度寺却鲜为人知。

黑麋峰项佛塔。

明《一统志》云:(智度山)在府城(长沙)北五十里,山高数百丈,环二百馀里。众山罗列,独黑石峰最高,唐将军刘智度将军居之。《方舆纪要》卷80长沙府“大富山” 条下: 智度山“山高数百丈,环二百余里。众山罗列,其最高者曰黑石峰。《志》云: 唐将军刘 (智) 度居此,因名”。据《一统志》和《方舆纪要》,明代以前,此山方圆二百里叫智度山,因唐刘智度将军居此得名,山的最高峰叫黑石峰。因山上产黑色的麋鹿,遂将黑石峰改名为黑麋峰。清同治《长沙县志》“山川”条目下既有黑麋峰,又有智度山等。

《长沙县志》牌记

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中有“智度山”和“智度寺”目,智度山目“明统志云:在府城北五十里,山高数百丈,环二百馀里。众山罗列,独黑石峰最高,唐将军刘度居之。府志云:高矗插天,万峰列笏,唐刘智度将军居之,明谷王亦尝于此逃禅。寺极壮丽,明末毁于兵,而石坊犹存。诗僧岳庵诛茅再构,山有八景。”智度寺目“《一统志》云:在长沙县北五十里智度山,唐高僧慧觉居此。《长沙县志》云:在智度山,有洞宾岩、寿字石”。唐朝末年,高僧慧觉禅学精明,性原淳洁,在智度山麓的熊家庄,创建了“智度寺”。时条件简陋,生活清苦,“一衲之外无馀衣,一钵之外无馀食”。 唐吕岩(吕洞宾)尝游潭州(时长沙称为潭州)智度寺,访慧觉禅师,有诗为证。《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并引)》:“余遊韶、郴,东下湘江,今見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原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餘衣,一缽之外無餘食。达生死岸,破烦恼殼。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幾絕。扶而興者,其在吾師乎。

达者推心兼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神会禅师像。

从达摩始,衣钵依次传给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达摩衣钵只传了六代,到六祖就停止了。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虽然朝廷正式以弟子神会为七祖,但神会很“谦虚”,推让了“七祖”之称。另一弟子青原行思采用广授门徒的方法,使弟子遍布各处,其中产生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同样被尊为七祖。但后来也没有得到佛教界的普遍认同。因为无法确定是否为“正宗”,也就没有公认的“七祖”了。

所以吕岩(吕洞宾)诗中有“七祖如今未有人”句,勉励神会的嫡传弟子慧觉禅师,对他传法充满期待。宋朝刘斧《摭遗》载:(吕岩)先生,唐僖宗时人。避寇乱,多游湖、湘间,或梁、魏之地。尝游大云寺与寺僧多唱和。临行题壁上云:“唐室进士,今时神仙。足斗紫雾,却归洞天。”众方知其为吕仙翁也。

今智度寺遗址后,智度山中,尚存有洞宾岩。据当地老人介绍,蚂蚁,蚊虫、毒蛇从来不上洞宾岩,人们夜晚在洞宾岩上乘凉,没有蚊虫叮咬。黑麋峰森林公园管理处将登黑麋峰的游道旁一石标为“洞宾岩”,却非史料介绍中的“洞宾岩”,有“指鹿为马”之嫌。

湘城访古录封面。

今智度寺遗址旁,芙蓉溪边,卧一块大石,上书“寿”字,称为寿字石,字高1.88米,宽0.88米,据载此寿字为吕洞宾所写,距今已1200余年,被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清陈运溶纂《湘城访古录》“寿字石”目,“在长沙临湘都智度寺,路傍大石,平坦,上镌寿字,径五尺,楷法隽妙。凡来往观者,必卧其上,以较其长短,未有人身适与之齐者。相传语云,有人睡得寿字倒直,与寿字同到老。今智度山有洞宾岩,云寿字为纯阳所书”。智度山顶还有龙门泉,明统志云:在智度山顶,内有龙居之,祷雨有应。

    智度寺自唐高僧慧觉创建以来,屡遭战火或人为毁坏。宋诗僧缶庵诛茅再构。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洪諲禅师为临济宗首山省念禅师法嗣,为南岳下九世。他住持神鼎山期间,应智度寺沙门本延拜谒邀请,在智度寺开堂说法,广收门徒。《禅林僧宝传》记载:智度寺沙门本延谒諲。夜语。还谓郡将曰。諲公所谓本色老宿。惜陆沉山中。郡以礼请开法。諲辞不得。乃升座说法。道俗欢呼。得未曾有。于是諲名声普闻。

明正德皇帝像。

明初谷王朱穗封长沙王,据传说,明建文皇帝与长子朱文奎随谷王逃匿隐居于此,在智度寺出家当和尚。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为寻先祖踪迹,曾打马游龙至长沙境内。智度寺一位得道高僧,用神奇药方医好了正德皇帝身上的皮肤顽疾,正德皇帝龙颜大悦,赏赐“果然灵”金匾一块,恩赏金、银各万两。智度寺用这笔金银,大肆扩修庙宇,前后达十三进,占地达四十余亩,广纳僧众,达200余人,终成名传百里的佛场。御赐的“果然灵”金匾在解放初还保存在智度寺对门山上的桃树庵,由陶公真人保管,后陶公真人由侄儿接回老家浏阳,不知所踪。

正德皇塔。

智度寺进入全盛时期,还在黑麋峰顶到智度山麓沿线兴建了48座佛塔。直到今天,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黑麋峰,黑麋峰,四十八塔气象新;一塔金来一塔银,一塔下面埋真身。在黑麋峰著名景点“池畔金龟”附近的山道旁,今仍有一座叫正德皇塔的石塔,此塔塔身三级,高1.8米,直径仅0.53米。此塔是当年所修的48座佛塔之一,也是长沙境内留存年代最为悠久的古塔之一。据当地老人回忆,在智度寺附近的山麓,检坡湾有4座佛塔,许家坪有3座,塔岭上有9座,均是麻石建成,风格各异,高矮不同。惜这些佛塔都毁于解放初期。在距智度寺百余米的山嘴边,立有20块麻石碑文,石碑高1.8米,宽0.8米,记载着智度寺和寿字石的历史,智度寺历代高僧的功绩。,现仅留有“碑嘴上”的地名,记忆着这段故事。

智度寺遗址。

麋峰又名洞阳山,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名洞阳隐观天。唐刘氏女在此修真,塘冲周真人福亦于此得道。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其山云雾长封,翠光四滴,唐刘氏女栖此修真,石亭遗址尚存,周真人福亦于此得道,今有二仙遗像,祷而辄应。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曰洞阳隐观天。”唐诗人刘长卿作《湘中纪行十首·洞阳山》“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道家福地到了明万历年间却残败不堪。万历四年,智度寺的普光和尚于是率徒来峰顶弘法,在原古道观旁扩修佛殿,又将洞阳古观改名为洞阳古刹。道家修仙的麋峰峰顶,便新添了暮鼓晨钟,梵音佛唱。原属道士修真的道观演变为和尚参禅打坐的福地。此时智度寺的佛法逐渐向周边传播。在智度山龙门岭下芙蓉溪边毛家湾建有双林寺,在智度寺芙蓉溪下方黑长口建有上同寺,三寺在进山口建有庙门和石门楼。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智度山麓稻田中有两石柱对峙,相距六尺,高丈许。方径尺余,上一横石贯之,俗呼石门楼。”相传兄妹二人在此修仙,约定一夜各造石柱,先成者先升天,结果鸡鸣时,妹先成。当地老人回忆,石门楼有三个石柱矗立,柱高有一层楼房高,其中两石柱上有横石梁,横梁石有近20米长。而另两石柱上却没建成横石梁。庙门也是石坊,三门高约丈多。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年代,石门楼和石坊是怎样建成的,只有佩服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而今当地还有庙门口和石门楼的地名。

智度寺放生池遗址。

明末智度寺毁于兵火而石坊犹存,清初梵宗禅师重修智度寺。宋驻锡智度寺的诗僧缶庵写道:“一峰高倚碧云间,海日初生曙色回。仙子遗踪余草木,山灵驱石断尘埃。烟云带雨穿窗入,糜鹿乘春出洞来。几度登临怀往事,石亭丹灶锁莓苔。”明诗人、万历年间进士謝與思作《九日遊智度寺》“九日招提境,登临剩欲狂。羽觞随意發,离菊近人黃。避俗愛清梵,談經聞妙香。下方人吏待,驅馬又須忙”。清诗人毛国翰有《智度寺》诗:“兰若藏深壁,松杉立万柯,垂藤蒙石角,断碣卧泉涡。青霭寺门合,白云禅院多。老僧漫煨芋,吾意在烟萝。”宋、明、清时期三位诗人给智度山和智度寺留下人文气息。

智度寺遗址。

清末和民国时期,智度寺日渐衰败,规模不在。日本时期,被侵略者放火烧毁前面十一进,仅存最后两进庙宇,遗有关公、观音、眉头佛、如来佛等佛像。到解放初仅留有一名僧人靠卖香烛度日。土改时,最后两进庙宇房屋分配给附近群众,1980年左右被拆除,历经千年的智度寺建筑荡然无存。今仅存寺院中的放生池和芙蓉溪上的玉带桥,放生池四周仍可见当时石彻,玉带桥上镌刻的“癸卯年四月”依然可见。纪念明正德皇帝打马游龙智度山而命名的玉带桥,见证着智度寺的风风雨雨。 

长沙黑麋峰森林公园门楼,左侧50米处为庙门前石坊遗址。


了解更多,敬请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