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公众号:京师书院BigData
微信号:Jssy-Bigdata
任学宝,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中国式优秀学生形象从原来的“三好学生”具化为全面发展的人:兼具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素养,同时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中国的教育也正式走入“素养革命”时代。作为教研部门,如何以专业而又“接地气”的方式推动这场“素养革命”呢?
构建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支持系统
第一,营造良好改革氛围是支持系统的基本要求。教研部门必须要做好“传播者”的角色,以传播先进理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己任。通过各项培训、研讨或其他教研活动,将核心素养传播给广大基层教师,让一线教师能了解并认同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从而使核心素养落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提升教研员专业领导力是支持系统的关键要素。在基层教育教学中,教研员扮演了亦师亦友的重要角色,教研员只有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更深入,对承载核心素养的途径挖掘得更丰富,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研究更专业,他才能和教师一起更快地接受并实践核心素养,从而将核心素养深入贯彻到每次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是支持系统的核心抓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是对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给一线教师足够的时间,在理解、行动中成长。教研系统应该主动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教师从认识、理解核心素养,到实践、创造新的教学经验的专业发展新路径,并为路径中的每一个阶段研制符合当前需求的教研培训项目,通过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专业发展。
第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未来教研系统转型升级是支持系统的重点攻关项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对一线教师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教研系统的一次挑战。以前的教研系统更多围绕学科教学进行,但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将成为教研系统的主要任务,因此未来教研系统或将逐渐转型成综合教研和学科教研共同发展的新样态。
浙江省教研部门的探索
使核心素养可知。浙江省在2012年全面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方案公布初期我们分别组织了全省教研室主任、普通高中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及普通教师的全员培训,并通过课改联席会议的方式将各方面人士聚在一起讨论改革遇到的难题和应对的方式。这些培训和研讨活动将改革的理念和方案传递给了每个老师,并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估,从而保障了改革的顺利推进。随着核心素养的公布,浙江将继续发扬这一传统,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内化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
使核心素养可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虽然已经较为详细地指明了教育的培养目标,但仍不能直接被学生掌握,其原因在于缺乏课程内容这个载体,因此我们需要在资源这部分做文章。一方面,加强必修课程教学资源和评价资源的建设,通过教学资源引导、评价资源促进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则是依托选修课程,将各种围绕主干学科、分层分类的选修课程作为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形成素养。
使核心素养可教。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提升。教研部门应始终和一线教师站在同一战线,通过各种脚手架使得教师在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我们计划通过各种教研方式,形成一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和指导手册,引导一线教师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落地,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使核心素养可评。作为能力和品格,核心素养在设计之初就是可评可测的,因此我们将加强对核心素养评测的研究。一方面,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新的评价方式,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考评学生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是检测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编辑:慕编组成员(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