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读过这些经典好书,对小说中的场景心向往之。小编整理了18个这样的去处,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文艺行走的参考。
行走的书:18个值得一去的小说场景
文 | 赵佳然
1.《包法利夫人》——法国,鲁昂
这本副标题为《外省风俗》的小说,意在向读者描绘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的单调沉闷,狭隘闭塞,让小编不禁联想起《欢迎来北方》对于法国北部地区戏谑的曲解与调侃。诚然,外省没有巴黎地区的繁华与忙碌,但也有着别样的风情。北部人民的热情好客,南部沙滩的清凉海风;或是在清晨空荡的街道上,用昨日的法棍喂喂鸽子,或是踏遍乡间小道,找寻最能激发味蕾的那一瓶珍酿……
“到了夏天美好的黄昏时刻,闷热的街头巷尾都空荡荡的,只有女佣人在大门口踢毽子。他打开窗户,凭窗眺望,看见底下的小河流过桥梁栅栏,颜色有黄有紫有蓝,使鲁昂这个街区变成了见不得人的小威尼斯。有几个工人蹲在河边洗胳膊。阁楼里伸出去的竿子上,晾着一束一束的棉线。对面屋顶上是一望无际的青天,还有一轮西沉的红日。乡下该多好呵!山毛榉下该多凉爽呵!他张开鼻孔去吸田野的清香,可惜只闻到一股热气。”——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2.《基督山伯爵》——法国,马赛
来到马赛,从老港出发去伊夫岛,平均每40分钟有一班船。这座石灰岩小岛长300米,宽不到200米,是马赛最小的岛。然而,《基督山伯爵》却为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岛赋予了传奇的色彩。站在这个坚固森严的堡垒顶部眺望,看着四周茫茫的大海,此地遗世独立,不远处马赛的喧嚣和繁华都与这里无关。历史的残酷和小说的曲折都已湮没在被青苔勾勒的砖墙外。也许,你将是下一个基督山宝藏的探寻者。
“ 圣·琪安海岛的平台上即刻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在马赛,一艘大船的进港终究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象法老号这样的大船,船主是本地人,船又是在佛喜造船厂里建造装配的,因而就特别引人注目。”——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3.《异乡人》——苏格兰,因弗内斯
如果你在旅行中,突然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苏格兰高地,被认为是巫女、和间谍,并遇到了男友的祖先,命悬一线之际,你将如何生存?因弗内斯是苏格兰最北方的城市,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位于18世纪的卡洛登战役战场的附近,是苏格兰大峡谷的尽头。踏上因弗内斯的土地,你似乎能够听到身披铠甲的战士们嘶哑的呼喊声,感受到熊熊的烈火灼人的温度,仿佛就身处于由短剑、战斗、阴谋、欲望形成的漩涡之中。
“某夜,克莱儿在旅馆客房中正等着丈夫归来,狂风大作的黑暗街上突然出现一名陌生男子,穿着整套苏格兰高地服装,披着格纹披肩,别着公鹿奔驰的家徽,望着窗户内的克莱儿,然后如鬼魂般消失在街道尽头……”——黛安娜•盖博顿《异乡人》
4.《傲慢与偏见》——英格兰,德比郡
德比郡位于英国英格兰东米德米兹,也是《傲慢与偏见》中英俊多金的达西先生的府邸所在地。2005年由凯拉·奈特莉和马修·麦克菲迪恩主演的电影版本上映后,位于德比郡的查茨沃兹庄园便成为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观光地。同时出现在电影中的还有哈登庄园,值得一提的是,哈登庄园也在多版《简•爱》电影中数次出现。
“房子在山谷那边,有一条相当陡斜的路曲曲折折地通到谷中。这是一幢很大很漂亮的石头建筑物,屹立在高垅上,屋子后面枕着一连片树林茂密的高高的小山冈;屋前一泓颇有天然情趣的溪流正在涨潮,没有一丝一毫人工的痕迹。两岸的点缀既不呆板,也不做作。伊丽莎白高兴极了。她从来不曾看到过一处比这里更富于自然情趣的地方,也没有见过任何地方的自然之美能像这儿一样的不受到庸俗的沾损。大家都热烈地赞赏不已,伊丽莎白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5.《远大前程》——英格兰,伦敦
出身穷苦的主人公皮普小时候意外获得一笔神秘财产,从而离家开始了他的“远大前程”,其实,这所谓的“前程”无非就是指原本长大只能当铁匠的他,能有机会去伦敦做一个“绅士”或“上等人”。而这样的一个远大的“前程”,在小说的后部则被冷酷的现实所击碎。
“从我们镇上到伦敦乘马车需要行五个多小时。刚刚过晌午一会儿,我乘坐的四马驿车便进入市区,在我被伦敦的庞大惊傻的同时,我也会对伦敦有些小小的怀疑:难道伦敦不也是丑陋的、道路弯曲的、又狭又窄的、肮脏不堪的城市吗?”——狄更斯 《远大前程》
6.《弗兰肯斯坦》——苏格兰,奥克尼
被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来的巨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囚禁在山穷水恶的奥克尼群岛,那仿佛是被世界遗弃了的角落,身体和灵魂都得不到救赎。然而在现实中,奥克尼群岛是承载了数千年历史的古迹,是欧洲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遗址。由于地处偏僻,她就像是大自然留下的一本原始笔记,默默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打定主意之后,我穿过北部高原,把奥克尼郡一个最偏远的地区作为自己的工作场所。那个地方很适合干这种活,几乎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礁,周围突起的部分不断受到海浪的冲击。那里的土地荒芜贫瘠,几乎连几头可怜的老牛吃的草料,和供当地居民糊口的燕麦都长不出来。”——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
7.《德古拉之吻》——英格兰,惠特比
惠特比修道院位于约克郡的惠特比镇,面向英格兰东海岸,有一整片面海的墓园,甚有苍凉之感。德古拉伯爵的存在让吸血鬼传说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且生生不息地延续到现在,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吸血鬼狂热者来此参观,堪称“嗜血迷”的最爱之地。
“在这座教堂和小镇之间是另一座教堂,处在教区里,周围是一片大墓地,满是墓石。在我心中,这里是惠特白最好的地方,因为它刚好在镇外,可以看到海港的全景,和海湾上的叫做凯特尔尼斯的岬角延伸入海。”——布莱姆·斯托克《德古拉之吻》
8.《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维罗纳
如果有一座城,她的名字叫爱情,那么这座城就是维罗纳。每年不计其数的情侣专程赶到维罗纳来举办婚礼,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使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都散发着爱情的圣洁之光。在维罗纳,爱情已成为了一种宗教,是以死亡谱写出的信仰之歌。
故事发生在维罗纳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9.《无比美妙的痛苦》——荷兰,阿姆斯特丹
提到阿姆斯特丹,、等,然而只有少数人才明白,,外面便是宁静而有序的街道,河水倒映着两旁点缀着鲜花的单车,远处时不时传来奶酪屋的香气,和把酒言欢者阵阵的笑声。在这样的城市里拥有爱情,即便是病痛与恐惧,也难以掩盖它的美妙。
“我们在那儿坐了很长时间。最终他的手弃我的肩膀而去,停留在我身后的长椅上。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交谈,只静静注视着运河。我想了很多:他们是如何保住这块本应已经沉到水下的土地的,对玛丽亚医生来说,我也像是阿姆斯特丹,载沉载浮,几近倾覆。”——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
10.《龙文身的女孩》——瑞典,斯德哥尔摩
深入骨髓的黑色,用悄无声息的方式在我们面前出现。纯白的雪花无声地飘下。这里是斯德哥尔摩,这里是北欧。《龙文身的女孩》将斯德哥尔摩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城市,是罪孽与暴力的集合。但如果你有幸来到了瑞典的首都,迎接你的并非是血腥与黑暗:有着“北方威尼斯”的美誉的斯德哥尔摩,处处散发着典雅、幽静、古色古香的气氛,像是大家闺秀一般,以一种古典的气质傲然独立。
“十点,布隆维斯特到莎兰德位于伦达路的公寓前门接她,载她到诺拉火葬场。仪式过程中,他一直陪在她身边。有好一会儿,只有他们两人和牧师在场,但当葬礼开始时,阿曼斯基悄悄来了。他向布隆维斯特微一点头,站到莎兰德身后,手轻搭在她的肩上。”——史迪格·拉森《龙文身的女孩》
11. 《丧钟为谁而鸣》——西班牙,塞戈维亚
爱西班牙的人,大多爱的是神秘诱人的巴塞罗那午夜、热辣狂野的舞蹈、疯狂而一往无前的斗牛、典雅而激情四射的吉他曲。然而有一个人,他爱的是与西班牙共同经历的彻骨创痛,爱的是每每踏砖都会战栗在耳边的丧钟。他们说,死,是海明威的主题。也许到了塞戈维亚,你就会真正感受到海明威眼中的死亡,那种不悲不喜,坦然相对的死亡。
“活在世上,就像山坡上一片麦浪在风中荡漾。活在世上,就像一只苍鹰在天空中飞翔。活在世上,就像打麦时麦粒和秣屑飞扬中喝一陶罐水。活在世上,就像两腿夹着一匹马儿,一条腿下夹着一只卡宾枪,经过一个山冈,一个河谷,一条两岸长着树木的小溪,奔向河谷的另一头以及远方的山冈。”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12.《在路上》——美国,旧金山
“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网上疯传的“名句”,大概就源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一路狂奔,感觉世上的一切都从耳边呼啸而过,被你远远抛下,这种“速度感”让人上瘾,让人不顾一切地想一次又一次地实现。
“到了奥克兰,我在一个乞丐俱乐部里喝了点啤酒。我又重新在路上了。穿过奥克兰,我踏上了去佛莱斯诺的旅程。两辆车把我带到了贝克斯费尔德,我已向南行进了四百里。第一个带我乘车的是个疯子,这家伙粗壮结实,金发碧眼,开着一辆装修得花里胡哨的车子。“你看到这个脚趾了吗?”他一边说着一边加大油门,将车速开到了每小时八十里,一路超车。”——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13.《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纽约
《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了小说主人公,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从离开学校到纽约的三天内的内心世界。跟随着少年的脚步,读者看到了他眼中的纽约,也看到了当时的美国的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
“我住在纽约,当时不知怎的竟想起中央公园靠南边的那个小湖来了。我在琢磨,在我回家的时候,湖里要是结了冰,那些野鸭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一个劲儿琢磨,湖水冻严之后,那些野鸭到底上哪儿去了。我在琢磨会不会是有人开了辆卡车来,捉住他们送到动物园里去。或者竟是他们自己飞走了?”——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4.《荒野生存》——美国,阿拉斯加
这是个关于流浪的故事。一位孤独的流浪者,在阿拉斯加荒原上生存了112天,最后因饥饿而死,留下的仅是一本旅行日志——这是《荒野生存》的原型,美国大学生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迈克坎德雷斯,一位肉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放逐者。来到阿拉斯加,丹奈利国家公园是必到的一站。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大到山川原野,小到一花一木,你能听到他们的轻语呢喃,原来是那么的近。
“阿拉斯加荒野经过两年的漫游,最后,最伟大的历险终于来临了。他独自走在大地上,迷失在荒野中。致力去除心中的虚伪,成功完成精神的朝圣。”——乔恩·克拉考尔《荒野生存》
1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第一次听到马孔多这个名字,是在年少时与爷爷一起的旅行当中,而他在写作时,就以自己的故乡阿拉卡塔卡为原型,创造了“马孔多”这么一个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镇。当年瑞典文学院曾这样评论马孔多:“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了出来。”如今,阿拉卡塔卡这个名字已被人逐渐淡忘,甚至本地居民都称之为马孔多小镇。它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是随性、自由、神秘且梦幻的所在。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6.《罪与罚》——俄罗斯,圣彼得堡
旧称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在小说中是阴暗的、狂乱的,阳光和理性似乎从未驻足。而如今的圣彼得堡,则是文艺、现代、华美的代名词,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游走于这座大都市,流连于冬宫、夏宫、瓦涅大街……这片经历了荣辱兴衰的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她最美的一面。
“我深信,彼得堡有许多人走路的时候都在自言自语。这是个半疯狂的人的城市。如果我们有科学的话,那么医生、法学家和哲学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作一次极有价值的调查研究。难得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像在彼得堡这样,对人有这么多忧郁的、强烈的和奇怪的影响。单是气候的影响就令人吃惊!然而这是全俄罗斯的中心,它的特征应该在一切事物上都反映出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1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慕那
曾获得11项奥斯卡奖提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神秘的南印度又披上了一层奇幻瑰丽的外衣。印度政府也趁热打铁,推出了“少年派乐园”旅游计划,行程路线包括电影的两大外景拍摄地,“慕那”(又译为“穆纳尔”或“蒙纳”)与“本地治里”。这两座城市还会放置两艘装有充气孟加拉虎的小船,供游客拍照留念。那一段奇幻的旅程,不仅属于少年派,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幻想里。如果你想寻找精神与现实的分界处,不妨来此一游,也许你内心的猛虎,早已在此等候。
“父亲很少从动物园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但是有一次他抽出时间,我们去了穆纳尔,就在喀拉拉邦。穆纳尔是一处很小的山间驻地,四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几座茶园。刚到五月,季风还没有来临。泰米尔纳德的平原异常炎热。我们从马杜赖沿着蜿蜒的道路开了五个小时的车到了穆纳尔。那里凉爽的天气十分怡人,就像在口里含了薄荷一样舒服。”——杨•马特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18.《面纱》——中国,黄姚古镇
为了惩罚红杏出墙的妻子,丈夫Walter将她带去了霍乱肆虐的中国小镇梅谭府,但却不知这遥远神秘的异乡小镇,给他们之间带来了微妙的转机,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节点。大概所有女子都会憧憬那个经典的场景:男女共乘一张竹排,在美丽的河面上赏遍春光,执手相望。虽然现实中并没有梅谭府这个地方,但是影片的拍摄地黄姚古镇,或许会圆你这个梦。
“这个机会将是在数个月内,你不再是那个无人照看的淘气小鬼。我不必夸大其词说梅潭府是一处疗养胜地,我所去过的中国城市没有一个能够享此雅号。但是你不能因此就对它心生恐惧。事实上,你这样反而是犯了最大的错误。我相信,在一场瘟疫中,因为恐惧而死去的人不比因为疾病死去的人少。”——毛姆《《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