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获得雨果奖后,“黑暗森林法则”突然变成了流行词,大家有没有突然燃起了看科幻的热情?其实这些年的雨果奖诞生了不少神书神作者,有的科幻作品甚至直接改变了人类历史!
阿瑟•克拉克最近红起来,是因为大刘说过的一句话:“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个人属性有点像,都是走理科生硬科幻路线。
阿瑟•克拉克是数学和物理学士,二战期间曾经担任过英国皇家空军的雷达技师,在无线电方面很有造诣,1945年他为《无线电世界》写了一篇题为《地球外的转播》的文章,详细预言了地球同步卫星系统。然后过了二十年,预言成真,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克拉克轨道。
他的预言中实现的很多,比如说他说人类会在1969年登上月球,然后正好是在1969年登了月,他还直播了阿波罗的登月过程。
他预言成真或者即将成真的还包括:太阳帆、太空电梯、月球基地等……
他的作品往往兼具硬科幻和宗教性的特点,《2001年太空漫游》经过电影的演绎成为名片——这可能是一部比《星际穿越》还烧脑的片子。不过不同于大刘“黑暗森林”的悲观,他对宇宙、人类文明的进化,有种宗教性的悲悯。
▲《最后一个地球人》
完全超越了我们科技水平的外星人降临地球,全盘接掌了人类社会。世界变得过于平静,毫无特色。没有任何需要奋斗的东西,人类只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消遣与娱乐之中,就连紧追各种电视家庭系列剧,也成了一种全职工作。但这并不是外星人的最终目的,他们出现在地球上,是为了带领人类走向最终进化……
曾经,科幻界里有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英国《卫报》甚至指出,“基地”组织制订的袭击美国的计划也是“三部曲”!
这个传说实在流传太广,导致连大刘都忍不住写进了《三体》……
三体中的“本•拉登”和“基地”
▼
泰勒想转移这尴尬的话题,就把随身带着的手提箱放到床沿上:“我给您带了一份小礼物,”他打开手提箱,拿出一套精装的书籍,“这是最新阿拉伯文版的。”
老人用瘦如干柴的手吃力地抽出最下面的那一本:“哦,我只看过前三部曲,后面的当时也托人买了,可没有时间看,后来就弄丢了……真的很好,哦,谢谢,我很喜欢。”
“有这么一种传说,据说您是以这套小说为自己的组织命名的?”
老人把书轻轻地放下,微微一笑:“传说就让它永远是传说吧,你们有财富和技术,我们只有传说了。”
泰勒拿起老人刚放下的那本书,像牧师拿《》似的对着他:“我这次来,。”
那种顽皮戏谑的光芒又在老人眼中出现:“哦?我该怎么做?”
“让您的组织保存下来。”
“保存到什么时候?’
“保存四个世纪,保存到末日之战。”
——刘慈欣《三体2:黑暗森林》
,他的《基地》系列被评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影响了方方面面,比如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亲口承认,他的经济学理论来自《银河帝国》的启示。
▲《银河帝国•基地七部曲》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不过,,他对于机器人的构想更是预言性的,在机器人还没有出现的年代,194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并收录在《我,机器人》这本短篇集里。这个定律对科幻电影以及现在的机器人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
▼
▲《我,机器人》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三大法则的逻辑无懈可击吗?这三大法则,是让机器人更温顺了,还是更危险了?“美国机器人公司”首席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讲述了她记忆中最深刻的9次事故……
而他包揽了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三奖的传奇之作《神们自己》探究了外星生命与平行宇宙。
▲《神们自己》
22世纪,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进行物质交换,从此拥有了源源不绝的能源。但是,只有几个人才知道危险的真相:地球上的一个无人信任的科学家、能源渐渐枯竭的星球上的一个外星人、月球上出生的一个拥有预言能力的人类。只有他们知道,人类即将为看似源源不绝的免费能源付出巨大的代价……太阳即将毁灭,可是无人倾听。真相,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
说完了对太空探索、机器人等的预言,有没有成功预言到互联网时代的呢?
答案是,真的有,那就是1985年雨果奖作品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网络空间”——赛博空间这个词,正是来自这本书。而这本书,更是直接启迪了《黑客帝国》系列的诞生。
“我们是威廉•吉布森的狂热粉丝。”——《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姐弟
▲《神经漫游者》
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快点击【阅读原文】一键阅读这些科幻神书吧!
< END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和阅读出版频道
让最好的书与最美的文章和你在一起
《银河帝国》系列、《神经漫游者》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