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评论
编辑按:《凡人》[1]原书名为BUDDHA: A STORY OF ENLIGHTENMEN,直译过来应该是《:觉者的故事》。“凡人”二字应是中译本所加。编者从书中摘出了几段文字,为方便大家阅读,又分别添加了小标题。请诸位读者看过之后,想想看:有哪里不对劲吗?
“我不是回来打击或恐吓你们的。既然你们问我是谁,我现在就可以说明,也可以说明你们是谁。这一世你们有个名字,但也有一万个前世的名字,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其实都不是。你们是靠一组记忆辨识自身的存在,你们认识自己的父母,并对梦想怀着一些愿景。
“但是,你们在一万个前世当中也有过相同经历,因此,所有记忆、双亲与梦想转瞬即逝,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般倏忽来去。”
……
“生死的真相非常单纯,它就在我的手心里。注意看。”
他将尘土撒向空中;飞灰如一抹阴暗的云飘过,转瞬便随风而逝。
“想想刚才的情景,”说道,“我将尘土撒向空中,它们在剎那间还能保持原状,就像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保有这副肉身。尘土随风而逝后飘往何方?它们回到最初的地方,也就是土地。将来,这些尘土会供应青草所需的养料,草长成后,就会有鹿来吃草,鹿死后又会化为尘土。现在,想想这些尘土来问你们:‘我是谁?’你们会怎么回答?尘土供应植物养料是活的,但被我们踩在脚底下是死的。它们会化为活生生的动物,也会随着动物尸体深埋地下,变得死气沉沉。尘土既是生也是死,因此,如果你们以完整的答案来回答‘我是谁?’那么你们就错了。”
……
“当我所认知的‘我’只是所谓的假我,”空陀纳问道,“我该如何把自己看作完整的个体?我只有与生俱来的这副身心。”
“看看森林,”答道,“我们每天走在林中,认为自己置身在同一座森林里。然而,每一片叶子都已今非昔比;每一粒土、每棵植物、每只动物也在持续变化。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你就不可能开悟,因为这个假我早就不存在了,就像昨天的事物已经变换。”
这番话令五位僧人大吃一惊。他们敬畏,现在却得全盘推翻旧有的信念,才能接受他的开示。如果他说对了,也就等于否定其他师父的教诲。世间没有圣洁的生话?善与恶没有争战?五位僧人心中萦绕种种疑问,久久无法开口。当某人宣称他们甚至根本不存在时,他们还有什么话好说?
“我害你们不安了,”经过适当的思考后,恳切地说道,“这原非我所愿。”他没想到自己的开悟竟会扰乱他人。
剎那间,他瞥见世人的处境,快得犹如一眨眼历经万世。他看到每个人都在沉睡,对真我毫无所觉;有些人偶尔醒来,还能捕捉片段的真我,但总是很快又睡着。这些还算幸运的少数人,大多数则是从来没有见过真我。既然如此,他该如何说出心底的话?他只想说:每个人都能成佛。
走向激烈的战况,狂乱的剑势险险擦过他的头部。众僧吓得大叫,但一伸手便捏住半空中的剑身,然后夺下对方手中的剑。对方一转头,惊愕得双眼圆睁,只见将锋利的剑刃紧紧握在手里。敌方剑士眼见机不可失,连忙挥剑砍过来。便也伸出另一只手夺下这把剑。
两位士兵目瞪口呆,膝盖一软登时跪倒。其中一位问道:“你是谁?”
“我是你们这个节骨眼最需要的人。”说道。
他丢下兵器,走进更激烈的战况中。他一靠近,战事马上平息。士兵全高举着兵器愣在原地,活像静止不动的雕像。像是在战场上开出一条路,五位僧人连忙追上去。
“怎么回事?”阿说示气喘吁吁地问道。
“你认为呢?”说道,“他们看到奇迹了。”
穿越整个战场,然后说道:“我正在向你们展示另一种制胜的方法。有时候,你们必须将真我显现出来,因为世人在挣扎求生中已经为幻象所缚。只要记住一点:你们是光打造的,遇到恰当时机,你们还得证明给世人看。”
的现身令众士兵无比敬畏,有些人甚至以手遮眼。阿说示为此困惑不已,在他看来,的样子完全正常。他便问道:“为什么我看不出奇迹?”
“因为你还没有这些士兵专注,”微微一笑说道,“你一直在担心,我跑来这里会害死你。”
阿说示被点破心病后,立刻感到释然,他刚才紧张得像根紧绷的弦。他呼了口长气,赫然看到周身散发耀眼的白光。军队看着一个发光的人走过,膝盖一软纷纷跪倒。
佛法能带给我何种启示?在这当下,有没有任何佛法能助我打开心眼,使我觉醒?
对我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它们被称为三法印,也就是生命的三大基本法则。它们能解释宇宙的一切现象,涵盖范围远远超过宗教领域,我认为比中庸之道更奥妙。内容如下:
一、一切皆苦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俗世快乐转瞬即逝,苦必随乐而生。因此,在瞬息万变的人世间,我们绝不会有非常满意的体验。
二、诸行无常
世间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人生如白驹过隙。因果不断循环,而且复杂难解,因此,你绝对找不到无瑕或恒常的人事物。
三、诸法无我
独立存在的我虚幻又不可靠,“灵魂”、“人格”等只是短暂的幻象。我们毕生都在追寻真实的自我,却从未成功,只是不断地在幻象中寻求慰藉。
什么是“无我”?
毫无自我的执着,这就是无我。听起来很玄,但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文字。无我是一种自然状态,你在生活中就能体验。早上醒来时,你的心会有短暂空白,然后才逐渐想起今天要做哪些事。在这片刻空白当中,你便处在一种无我的境界,不去想自己叫什么名字、户头有多少钱之类的事,甚至没有想到另一半与孩子。在那当下,你就是你,悟道便是让这种状态持续延伸,甚至更深入,你从此再也不必去管自己是谁。
........
希望读者就文中落入“三缚结”的地方予以评论,在实例中辨析“五阴非我”的法义。现将读者来稿刊登如下。
评论1.
作如是观——读《凡人》摘录后感
作者:佚 名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读了《实证通讯》第七期中《凡人》的几段摘录,针对不对劲的地方做以下陈述:
不对劲之一:尘土既是生也是死,如果你们不以完整的答案来回答“我是谁?”那么你们就错了。[2]
“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字。大家心目中的我是随时存在的,不能有任何时候断灭。比如我们会说:“我在睡觉”、“我在昏迷中”,这表示大家认为,睡觉和昏迷中仍然有我,因此在睡觉与昏迷中不存在的事物不能是我(比如意识)。
所以,并不是找到一个“完整”的答案就找到了“我”。在三界有为法中,并没有什么东西是任何时候都不曾断灭的,无论答案多么完整,都与真正的“我”背道而驰。
不对劲之二:有时候,你们必须将真我显现出来。
“制胜”、“周身放光”被当做是真我的显现。可“真我”并不会想要去制胜,只有末那和意识才会做广泛地分别,如果战斗失败了,这个过程中还有没有“真我”的显现呢?而周身放光这种超自然现像是无常的色蕴。试问在放光之前“真我”又在何处呢?作者所说的“真我”有时显示有时不显示,这是无常法的特征,并不符合“恒常不变”这一点。
不对劲之三:独立存在的我虚幻又不可靠。
作者在解释“诸法无我”时如是说。五蕴身无常、苦、空,确实虚幻又不可靠,当我们将这个五蕴身当做“我”来追寻执着,到头来当然是一场空。不知道有常住法的存在,自然在无常法中四处碰壁,就如作者所描述的:只是不断地在幻象中寻求慰藉。
由于作者在“诸法”当中找不到常住法,就以为根本没有常住法存在,这进一步的否定使其失去了在探索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机会。
不对劲之四:毫无自我的执着,这就是无我。
当我们如实观察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在这些法相中找不到恒常存在的法,因而说“无我”。“无我”的法义校正了我们对于“我”的错误执着(执著有为诸法为“我”),而不是否定了“我”。
作者所说的“无我”是一种不去执着的意识境界。无论执着还是不执着,以及执着了什么,都是刹那刹那间了别、变异。不能脱离生、住、异、灭的无常性。怎么能究竟解脱?
***
虽然迪派克也在小说中主张有真我,但从他对真我的描写来看,他只是把中的“真我”理解为一种神性,但是佛经描述的“我”并非如此。《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以上所列四处,作者皆是在三界有为法中寻求一个不坏金刚,结果可想而知。可惜这些碰壁并没有引起作者的思考,留下的却是一丝悲凉,被镶嵌在只言片语之中:
所有记忆、双亲与梦想转瞬即逝,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般倏忽来去。
这个假我早就不存在了,就像昨天的事物已经变换。
你绝对找不到无瑕或恒常的人事物。
你从此再也不必去管自己是谁。
实事求是的人看到这些话不会照单全收,将自己的情感揉进黑白分明的事实,遮住双眼,草率地被绑架。错误的观念经不起推敲,持着错误的见解行走于世间也一定会遍体鳞伤。在碰壁之后只有如实观察才是出路。
所以提醒诸位读者:诸行无常,无常即苦,五阴非我,切莫当真。在现象界之外,另有真我的存在,它不是五蕴,却与五蕴不相异,这才是能够永远不变易的我![3]
评论2.
作者:大 卫
编辑从书中挑选的四个段落,其实对应的是四个关键问题:(1)轮回之中有没有“我”?(2)“真我”是什么?(3)什么是真假佛法的标准?(4)开悟的标的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都不离第八识:(1)轮回中有一个不变易的主体“我”;(2)这个“真我”即是第八识,而并非五阴;(3)判断真假佛法的“三法印”中,既讲到包含五阴在内的“诸行无常”,但也讲到第八识“真我”的“涅槃寂静”,而且还讲到两者之间是“诸法无我”的关联,也就是《阿含经》常讲的“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4)开悟即是找到“真我”第八识。
但是小说《凡人》的作者却给出了另类的四个答案:(1)在轮回之中,记忆和身体这些无常的事物不是“我”,但“真我”却是能够偶尔被捕捉,然后又容易被忘记的;(2)我们是光打造的,“真我”显现即放光;(3)“三法印”中漏掉了“涅槃寂静”,只讲到了世间瞬息万变,没有恒常的人事物、灵魂、人格等;(4)开悟即是找到意识空白的“无我”状态,并使之延续,“从此再也不必去管自己是谁”。
想必读者看完之后,会发觉作者连究竟是“有我”还是“无我”都没说清楚;就算他认为是有“真我”,可“真我”究竟是属于色法的光(能够被眼识了别),还是属于意识的空白状态,也没有定论;最后,作者明知道无常的事物就不是“真我”,可他认定是“真我”的那些东西却偏偏又都不是恒常的。
原本四个问题的答案有着共同的核心——第八识,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呈现的不仅是四分五裂的错误“佛法”,还有前后不一的混乱逻辑。
“五阴非我”包含了两层含义:存在常住法“我”;无常的五阴不是“我”。《凡人》尽管是一部小说,但书的作者显然是经过佛学薰陶的,所以从他的行文中可以看出,他既明白“我”即是轮回中不变易的主体,也明白无常的色身和意识心并不是这个“真我”。不过,他显然又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误导,比如:漏掉了“涅槃寂静”的“三法印”,悟道便是让意识心的短暂空白状态持续延伸,我们是光打造的等等。就像读者大卫评论的那样,作者本身的逻辑也是前后不一的。
究其原因,在于小说作者未能对“五阴无常”做全面、周遍的观察。能够被眼识了别的光,属于色法。以现代物理学观点来看,它是以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的粒子流。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明有暗,也能看到光的折射、反射等各种变化,这就说明光是有生、住、异、灭的无常法。认为有情是由光“打造”的,身体放光即是“真我”的显现,这听起来更像是小说家的想象。而意识短暂空白的状态,既然是“短暂”的,就已经说明了它的无常。而意识心本身就是有生、住、异、灭的无常法。
两位读者的评论都指出了小说作者的“我见”所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见”会以各种变相出现,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意识到。
[1](美)迪帕克·乔普拉 著,蔡心语 译《凡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2]这一句的原文是:So if you answer ‘Whoam I?’ with anything but a complete answer, you have made amistake. 中译本此处翻译有误,这里依照原文做了订正。
[3]《杂阿含经》常讲:“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本文摘自佛学期刊《实证通讯》第7期和第10期
1.推荐电子佛学期刊《实证通讯》下载地址: http://url.cn/44laROf
2.推荐推荐佛学教科书《实证导论》,电子版(部分内容)下载:http://pan.baidu.com/s/1pJN8FLx
3.推荐修行佛法最应该珍藏的网址:http://url.cn/4AA8A9s
4.欢迎加入实证佛学院QQ群:75649039
5.“实证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zfjyjzx),请长按下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实证的”微信公众号:
随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