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大抵是逃离尘市繁杂的一种途径,是满足自我认同和抒发当下情绪的一把钥匙。那些在短视频里写诗的人,又是在写些什么?在抖音上,话题#原创诗词#,拥有6.9亿次播放。我想,这大概是他们承载诗意畅想远方的一个方式吧。
那些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诗句的普通人,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播放量与点赞数,仿佛只是为了得到一种简单的共鸣。事实上,这种共鸣在当下浮躁的、娱乐至死的年代中,更显得难能可贵。在这些短视频诗人的评论栏,几乎都是有问必回。
即使我们的身体一如水泥深林里每天三点一线的行尸走肉,灵魂依然会在某个地方呼啸奔腾。比起躯体,诗词似乎比我们更自由。用以承载个人意志的那些短视频诗人,可以用立体直观的形式去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传递出更深的情感浓度,用平台把那些相似的人连接到一起。
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写诗的人中,有51.09%在60后-80后这个年龄段。为何越来越多中年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写诗?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遍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两三言语、大片心事,其实平台只是一个载体罢了,那些扎根于生活的创作,具有个体独特生命力的诗句,才是平凡又让人着迷。
因为在快手平台上写诗,一位挣扎在包办婚姻中,以写诗抒情的农妇韩仕梅走红网络,被称作“田埂上的写诗者”。当农妇身份冠上诗人的标签,炒菜颠勺时,灶台就变成了“升起玉盘日暮落,海鸥点缀似仙鹤”;面朝黄土,便成了“豪饮红尘万丈,闲暇云游四方。”她说,只有写诗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有了唯一的自由。在诗里,她摆脱了农妇、妻子、母亲的标签,只需要做好诗人的人生角色,在诗句里拥抱独属于自己的自由。
除去单一的写诗创作,在快节奏商业化的短视频平台中,还兴起了一种诗意化营销。无论是之前抖音根据5位用户的人生经历写了一首诗《某人》,还是此后推出的“陪你读诗”活动,联合新华社推出的诗意混剪视频《一首诗,亿种生活》。诗意,正在成为一种情感营销的载体。以诗歌来传播,仿佛能制造一种文艺的高级感和艺术气息,使其在同质化的内容中别具新意。
起初,是广告内容的诗意化,无论什么商品给予了诗意仿佛就变成了“高岭之花”。其次,是用诗意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岁月静好的氛围,像这样类型的视频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中拥有了一批忠诚的观众。最后,以诗意让用户产生情感共振。
其实,无论是写诗亦或是读诗,均非为写而写、为读而读。不过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