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素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之称,它气势磅礴,风景壮丽。自古以来,不少人慕名而去,只为亲身感受那令人赞叹的美丽风景。也难怪游至此处的文人雅士不禁想为泰山作词一二。但其中最有名的却是"诗圣"杜甫写的《望岳》。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这首诗首句写出了杜甫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接下来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的角度来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度。
后面两句,写近距离中所看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之后两句,是写仔细来看泰山,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所以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万里山河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尾两句,写诗人从望泰山中产生了登泰山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