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官方通过“微信公开课”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消息称:小程序将对个人开发者开放注册,并宣布小程序新增六大能力,以扩大小程序的使用场景。
这六大能力如图所示:
进而,有人通过腾讯释放出信息断言:小程序开始向流量低头,后一步将会对朋友圈开放。其实,个人的观点是:不会,小程序不会在线上盲目导流。原因如下:
第一、微信想要做的是连接一切
去年12月28日,在微信公开课Pro大会上,张小龙就曾表示:
「小程序的入口是二维码,不在微信,我们更多的希望用户通过扫二维码使用小程序。汽车票没有电子化,很多人买票需要购票的小程序,有了小程序就不用存在售票窗口这样一个东西了。至少在前期,我们会更多的鼓励,小程序会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
从张小龙的态度来看,他并不想为线上再创造一个流量入口,他更希望借助线上打通线下,让工具回归服务本心。从一个战略层面而言,微信这么做是对的,它想要连接一切,但其实线下的很多服务是没有被连接起来的。
不久前,摩拜单车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启动小程序骑走摩拜单车了。据悉这技术是由摩拜单车和微信团队共同开发完成的,通过小程序技术上的打通,微信用户通过扫一扫的功能,就可以进入摩拜小程序页面,绑定已有的摩拜账户,解锁身边的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小程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连接线上用户和线下单车的工具。之前,去看一场国家地理的图片展,现场图片很震撼,除了图片,很多人也想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但我们不可能在现场专设人员做现场解说,也不可能在每张照片旁再做文字解释。这时候,怎么让它们跟我们线上连接起来?说不定,二维码会是一个好的方式。
第二、小程序想要解决的是短服务路径
目前来看,小程序的出现,压根不是为了解决流量与入口的,它是为线下服务的。我们将小程序嵌入不同场景中:例如餐饮+小程序,我们通过小程序可以看到目前餐厅的位置空余多少,有多少人排队,然后通过小程序进行时间、位置预约、点菜服务(几点到,需要几个位置),用餐完毕后,通过线上完成付款。
又例如,通过医疗+小程序,我们在医院就诊时,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与自己病情相近的患者案例,进而自己病情有个初步了解,并在用药、康复等方面有更多服务。
通过这样的场景,小程序不仅帮助用户解决了问题,也分享了他们的时间。
文章最后,表达我对小程序的几个观点:
一、小程序上线之后,很多APP开始紧锣密鼓地把自己搬到小程序上,这样的做法是做的快、死得也快。
二、民生、政务类的小程序,实际上真正符合了小程序容易获取、体验轻便、不需安装下载、用完即走的特点。
三、小程序不会有一个明显的爆发期,但线下的场景会逐渐嵌入小程序。
四、小程序不会干掉APP,产品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苏州微生活王阳
干 货 学 习
广告爆文 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