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基地》有感
很久以前,地球上流传着一个传说,
一个人要在60岁依然热爱20岁热爱的东西,但不要反对相同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既能变成熟的同时,也能保持童心。,他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执着地爱,健忘地厌”。同时,用一生的时间,认真选择一条趋势,和趋势做朋友,它能帮你超越所有那些你厌恶的东西,给你带来所有新鲜的美好。
过年期间因为不停的值班,所以第三次重温了这部小说(因为一个人怕黑,所以值班一直是开着灯睡觉的,而且还睡不着)。读完最后一章,仰天长叹,这真是一部有毒的小说,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三观。不得不写一篇读后感纪念一下。
初识《基地》系列小说是在自己初中的时候,那时自己还是一个青涩少年。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书架,里面放着她爱读的所有小说,有一次上课看《卫斯理系列》被叫到办公室谈话,批评我看的书太low了。她强烈安利了这本《基地》,如果我答应不在她的课上看书就借给我读,而且还和我打了个赌“如果这本书没有卫斯理好看,以后上课随便我怎么样。”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我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
这本书真的有毒,当时还没有出系列丛书,小说是在“译林”杂志的每季度特别期刊上刊行的,只有前三部。捧着两本杂志,看了三天三夜。看完之后,我直接去邮局订了一年的译林杂志,可是后来再也没有看到比这本书更好看的小说了。
这是一个肯定会输的赌。
感想01:?
他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一生著书500本,是一个真正的写书狂魔,至今没有人打破他的记录。他1920年出生在德国,3岁的时候和爸妈移民到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投稿,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又有热情又有才能,大学之后阿奇莫夫就进入了写作的喷涌期,这个喷涌期持续了一生。在72年的人生里面,阿奇莫夫平均一年写9本书(我连一篇综诉3个月都写不好),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30岁之前,他发了很多文章,在科幻界很有名,却没有赚什么钱。下班之后咬着牙写作,直到1961年,当时有一个出版社把他写的零散的故事整理成三本书,同一起名叫《基地三部曲》重新出版,这一下轰动世界,名利双收,从此辞职回家专心写作。
,,就拿来打字机,三十分钟现场写了一部小说,写完之后看看质量不错,就直接发表了,真是努力过才知道天赋有多么重要啊。
1988,他一共得了六次雨果奖,也得了星云奖终生成就大师,这两个将是世界科幻的最高奖项了,,,。但这时他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但在这时他宣布开始续写基地,,希望我能写到最后,他希望自己在停止呼吸的时候仍然在写作。如果死的时候能胖的一下倒在打字机上,头卡在键盘上就好了。,最后还是因为身体虚弱被送到医院,不久就离世了。
,早年是靠兴趣写作,中年被读者和社会推着写,老年是自己主动要写。把最后时间留给了基地这不小说,是因为伟人在老的时候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著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爱因斯坦追求统一场论,孔子追求一以贯之,在文学上,,,但有三个系列是最重要的“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他希望用最后的故事把这三个故事变成一个整体。公元30世纪到公元2000世纪的故事连接成了一个宏大整体。
感想02:基地何须书也?
首先这是一套150万字的大部头,同样也世界科幻界影响最大的小说,没有之一。1965年世界科幻协会颁发了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奖项,叫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基地小说战胜了《魔戒》(也就是指环王系列),拿下了这个奖项,获得了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这本书的社会影响力也是科幻小说中最大的,他影响了整正一代人的科学观。我看过这样一个记载:有一次nasa科学家开会,有人说是基地粉丝请举手,结果所有人都举起了手。这是对科学家的影响。而另外一方面,这本书还影响一个特别的人,,911,,“”就是受《基地》小说起名,因为他自己干的事和基地主角一样,是一个正义的事业。所以《基地》小说影响了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同时影响了这个世界上最极端的大脑。
其次,这是一本写了一生都没有写完的作品。写了整整50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一个叫《惊奇世界》的杂志的主编,,九次都没有成功。主编觉得这个小伙子有前途,就约他吃了个饭,觉得这个小伙子有才华,就鼓励了他两句,所以阿奇莫夫就投了第十次稿。1942年五月,一部叫基地的短片小说发表了。,他当时是受了《罗马帝国兴衰史》的启发,能不能写一步银河帝国兴衰史呢?然后在接下来的八年里,他围绕这机器搭好的框架写了很多中篇和短片小说。都在杂志上发表了,形成了一个基地的故事群落,就是后来的基地的前三部曲。写完三步曲,30岁。,因为他觉的这个系列已经完结。可读者不这么认为,一直催稿,5万稿费,只要动笔了00稿费就归你。,试试就试试呗。1982年时隔四十年之后,,把自己新的认识写到基地里去。这就写了第四部和第五部,在一个超大的闹洞里结束了文章。这是基地写作的第二阶段。,他没有选择按照之前的系列继续讲故事,而是写了两部前传。,后来找了一个大师补全了小说。就跟红楼梦一样是续写完成的。至此基地七部终于写完。
感想03,世界上最常的路是小说家的套路
如果一个俄罗斯套娃,每当你觉得嗯,已经很厉害的时候,马上又颠覆了前面的套路
第一个故事:谢顿什么都能算到
故事的背景人类已经殖民到整个银河系。银河帝国看似强大,其实暗藏危机。天才数学家谢顿(特别像诸葛亮),使用一种叫“心理史学”的数学方法,计算出银河帝国即将迎来3万年的衰落期。只有一种办法能拯救银河,就是在银河边缘建立“基地”。基地类似经济特区,成员主要是科学家,有比较发达的科技,主要靠商贸活动来维持经济收入。表面上看,基地是一个崇尚科学的工商业文明,实际上则是谢顿拯救银河的方法。
谢顿在去世之前,给基地的人留下了5段视频,遇到困境视频会自动播放。只要听从视频里的指示,任何危险都会化险为夷,因为一切未来都在谢顿的计算之内。
在《基地1》里,基地的英雄们打败了一位试图霸占基地的帝国贵族。在《基地2》里,基地的英雄们打败了一位试图侵略基地的帝国将军。每个事件的结果,都和谢顿的预言完全吻合。
感受:这个故事是一个老瓶装新酒的故事,主要受到了罗马兴衰史的启发,《基地1》的核心矛盾是:农业封建帝国和商业民主政体之间的矛盾。
《基地1》里的反派特别土鳖,是以侵占基地为目的,他们的思维模式都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制贵族思路。如果用三句话来总结就是:靠农业产生财富,靠身份继承权力,靠权威提升社会运转效率。
而基地是典型的新兴民主政体,基地是靠商贸产生财富,靠选举产生领袖,靠科学提升社会运转效率。整个《基地1》的核心矛盾,就是农业封建帝国和新兴的商业民主政体之间的矛盾。他是铺开了一个银河帝国的摊子,但塞进去的都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的陈年旧事。《基地》前三部更像把欧洲按比例尺放大到银河的空间里去了。
第二个故事:谢顿算不到骡
在《基地2》的下半段,有一个谢顿万万没想到的反派出现了,他的名字叫骡。
骡是一个没有生育能力、长相丑陋、心理变态扭曲的人。他有一个超能力,能控制人的思想:只要和人见一面,就能在对方脑海里植入特定的想法,而对方还会以为这是自己的决定。没人见过骡的真身,人们只能看见骡对这个世界施加的各种影响,但没有人能阻止骡。
骡征服银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私欲,而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某种社会理想。骡的出现,打乱了谢顿的计划,因此基地毫无反抗能力。在《基地2》的结尾,基地被骡占领。
感想:在《基地2》里,主要矛盾是思想控制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骡和基地,双方都希望用自己方式来梳理银河系,这是一个堕落和拯救的关系。人类的20世纪也是这样,也在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对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就说,不能让这个世界落到对岸的英国小商人手里。和后来的美苏冷战双方,都认为他们在拯救这个堕落的世界。大家都觉得自己代表基地,对方是骡。。
我们前面说,《基地》是一个生逢其时的作品,因为20世纪的后面50年,有39年是两大阵营对峙,人类社会就是在争夺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这可能是《基地》三部曲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故事的主题和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贴合的。
第三个故事:谢顿留了一手
《基地3》一开始,骡感到自己占领的基地并不是基地的核心,真正掌握着基地命脉的心理史学家们藏身在一个叫“第二基地”的神秘地方,骡决定找到第二基地。经过一系列斗智斗勇,第二基地成功地隐藏了自己的位置,而骡的真身,反而被第二基地的人锁定了。原来骡是大家身边一个演喜剧的小丑,过去谁也没有注意到他。最后,第二基地里一个叫帕佛的英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侵入了骡的意识,把骡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至此,“骡乱”解除了。但第一基地的人在得知第二基地的存在之后,认为自己被操纵了,第一基地的人也开始寻找第二基地。矛盾转化为基地内部矛盾。
但其实,第二基地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点,第二基地就是几千位掌握着心理史学的科学家,他们平时过着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生活。经过了复杂的斗争,英雄帕佛用了老办法,在第一基地人们大脑里植入了一个想法,让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第二基地。第二基地能保持隐蔽,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
至此,人们打败了骡,解决了内部矛盾,基地还是沿着谢顿指的路,继续担负起振兴银河帝国的职责。,《基地》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感想:
《基地3》后半段讲的是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内部矛盾,本质上是充分民主和不充分民主的矛盾。在经过了骡乱后,第一基地要平等,要公开,。但第二基地的人知道,这样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一是社会运作成本太高,。从小说情节发展来看,。,:精英的义务,就是保持清醒,对全民负责,同时把信息隐瞒到民众能接受的程度。基地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恰恰是因为第二基地的人坚守了秘密。
可以说,虽然《基地》三部曲的故事发生在银河,。。,追求自主,不希望成为任何国家的属地;在经济上,主要以商贸为主,崇尚自由经济;在思想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体上,推崇代议制民主,同时也反对泛民主,偏重精英统治。《基地》三部曲可以说是西方的主流思想在一个30岁的年轻科幻作家世界里的投影。
第四个套娃:原来谢顿是个托,盖亚人下的好大一盘棋。
在读者和出版社的一再要求下,。在《基地4》一开始,基地里出现了一个叫崔维斯的人物。崔维斯对谢顿的“心理史学”提出了质疑,他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崔维斯天生有一个能力:他能在别人看不清局势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经过了漫长的探险后,崔维斯来到了一个叫盖亚的行星。这个行星上所有的物体,都是连接成一个生命体的。盖亚的首领告诉崔维斯,其实,骡、帕佛,还有你崔维斯这一路的探险,都是我们盖亚人在操纵的。整个银河帝国,实际的控制权是在我们盖亚人手里的。
而盖亚人,请崔维斯来是让他做一道选择题的,这道题会决定人类银河帝国的走向。摆在崔维斯面前的,一共有三个选项:基地模式,银河帝国会成为一个军事霸权帝国;心理史学模式,银河帝国会成为一个偏重的帝国;盖亚模式,整个银河系的所有生物、所有行星都会连接一个生物,让整个银河完成一次升级。
之所以让崔维斯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盖亚是被一个忠于人类的机器人创建出来的。而机器人必须遵循机器人三大定律里的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也不能目睹人类即将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所以,现在盖亚需要一个人类来做出决定,承担这个责任。最后,崔维斯选择了盖亚模式,盖亚人在得到了人类的授权之后,就去落实这个决议了,整个银河会在未来变成一个整体。
感想4: 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矛盾
“心理史学”的数学定义,就是找到若干现有数据和未来某数据之间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在科学史上,这种思想方法叫决定论,是19世纪初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
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个宇宙是物质的,这些物质就像无数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大家都遵循物理规律。在原则上,我们就可以精准预测整个宇宙的后续演化。而谢顿的心理史学,就是决定论的极致化应用。基地打败那些封建旧势力,本质上是科学战胜蒙昧的过程。
但实际上,心理史学,几乎没有可操纵性。第一个原因是,要计算一个银河帝国的未来,计算数据量太大了。第二个原因是,确定性和开放性是一对矛盾。银河在三维空间里是完全开放的,在机械宇宙里,要计算银河系的未来,必须同时监控整个宇宙的参数,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
谢顿的心理史学,相当于同时拥有很高的确定性和开放性,这是不科学的。所以,《基地4》的一开篇,就安排了一个叫崔维斯的人,对谢顿的心理史学提出了质疑,这其实相当于在科学设定上,。
第五个套娃:天要下雨,忠犬丹尼尔要合体。
《基地5》,是崔维斯寻找最终答案的过程。在经过了一番探寻之后,崔维斯在地球见到了建造盖亚的机器人丹尼尔。丹尼尔向崔维斯介绍了自己的身世,2万年前,他是被人类制造出来的,此后,丹尼尔一直在为人类的福祉工作。是他启发了谢顿,让谢顿发明了心理史学,后来的骡,第二基地的英雄帕佛,还有盖亚,都是丹尼尔在暗中操纵的。
丹尼尔要把人类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原因是,他看到宇宙里的其他星系,都是这样的生命群团,只有让全银河的人类团结成一个生命,才能去和其他星系的生命群团去博弈。整个《基地》的故事,就是人类就在丹尼尔的设计下,形成了一个整体,走向宇宙的故事。这个结尾,也是整个《银河帝国》的结尾。
《基地6》和《基地7》,。主要讲述了机器人丹尼尔怎么帮助谢顿,一步步开创了心理史学的过程,它连接了前面的《机器人》系列故事。而《基地》第7部的结尾,在时间线上是连接到《基地1》的开篇的。
感想:生命的方向是什么?
小说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生命希望连接在一起,整合成更大的生命。在20世纪下半叶,很多人类科学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1970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马古利斯,提出了细胞内共生假说。细胞里的一些功能性结构,比如说线粒体、叶绿素,只是和细胞本体达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她把这种合作方法称为“内共生”。1972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了“盖亚假说”,《基地》小说里的盖亚的名字就是从这来的。盖亚假说认为,地球是活的,它是一个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独立生命,地球是会自己调整自己的体温和各种参数的。
在今天,凯文凯利认为,人类在通过互联网连接之后,会在系统的上方,涌现出一种我们理解不了的高级智能。
系统和生命的关系,这是今天科学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4》和《基地5》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者。
感想: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什么?
主流观点认为,机器人丹尼尔是一个机器人大暖男。,丹尼尔未必是暖男。“暖男”的定义应该是,一切以满足“你”为核心,但丹尼尔全程都没有问过人类要什么。丹尼尔对人类的态度是:无交流,不通报,没商量。他只在乎自己想做的事能不能做成,这不叫暖男。
丹尼尔的目的是,整个银河怎么团结起来,和其他星系群团去竞争。也就是代表银河,出征宇宙。如果丹尼尔满脑子都是宇宙,是无法和人类保持太久的利益同步的。
机器人三大定律对丹尼尔的约束作用很弱,整个《基地4》和《基地5》,就是丹尼尔在绕过这个定律的过程。丹尼尔想把银河系组成一个生命群团,他授意盖亚人来办这个事,而盖亚人也不想办这个事,就找崔维斯来做选择题。崔维斯做的是一个伪选择,但是扛的是真责任。万一在走向盖亚的过程中,造成了人类的死亡,崔维斯就是替罪羊。丹尼尔没违反第一定律,他表现得很无辜。
看《基地》的结局,也是整个《银河帝国》的结局,是一个表面看起来温暖,仔细分析害怕,但认真琢磨之后,充满了宿命感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