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
有练习者这样说:“从八段锦的历史传承来看,我觉得应是易筋经的一个分支。其功理是通过抻筋拉伸来打通人体经络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其中一个证据是,古人把八段筋叫为“拔断筋”,意即为拉伸经络之意也。所以,我在八段锦时,特别注意对拉伸的感觉和追求,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动作时,非常强调在姿势绷紧后的那种拉抻感,体会气通脉畅的感觉。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以意领气,意在气先的要求。但这也会有一个流弊,容易造成意念过于执守,动作过于僵直,功法不圆融。所以要在此两者之间求一个平衡中庸。”
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此时的立八段锦还未定名,亦没有歌诀化。而在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将该养生功法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且其文已歌诀化:
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
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明代《道藏·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其文字与陈元靓大致相同: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
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1]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固定下来。今人周稔丰著的《气功导引养生》所收录的
立八段锦,其动作名称为: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注:文字参考来自百度百科、百度“八段锦”贴吧bagebaba楼主,特此感谢!
资助我们的公益项目请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