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身边所有的人,甚至全世界都在看一部叫做《权力的游戏》的电视剧,只有我没有。
然后我认识了乔治·R.R.马丁。
乔治·R.R.马丁
就像奇幻界上很多作家一样,乔治马丁也是一位同时涉足科幻奇幻领域的作家。他出生于1948年,1971年也就是他23岁时便开始从事职业写作,其间多次获得雨果,星云,locus和史铎克奖。
华美壮阔,纷杂血腥,波澜壮阔,隐喻性强。这是他的形容词。
作为追剧大军中的一枚小透明,我以为这就是真实的马丁老头子。直到《冰龙》的出现。
海报上张扬的巨兽,阴暗的天空,飞翔在雷电之间的冰龙,瞬间唤起了我对阴郁斗争、宏大场景、曲折剧情的深深期待。然而在几个小时的阅读之后,期待全部落空——但却并不失望。马丁阴暗嗜杀的文字背后,温情柔软的内心被掀起一角来——这是一个年少的马丁。
《冰龙》故事并不复杂。出生在冬天的女孩阿黛菈,“冬之子”就是对她极好的注解——身体冰冷,没有温度;情感冷漠,与家人有着极深的隔阂。冰龙是她唯一的伙伴。从阿黛菈出生的那个冰冷的寒冬起,冰龙就出现了,它的强大、凛冽、华美召唤着阿黛菈。
阿黛菈曾渴望和冰龙一起飞往漫天冰雪的永冬之地,离开故乡,获得永久的安宁与平静。但就在她准备离去的时候,残暴的火龙入侵,燃烧大地毁灭家园,父亲和姐姐身处战争烈焰之中……阿黛菈冰冷的内心似乎受到了感召,她终于流下来到这世上后的第一滴泪,毅然返回保护自己亲人和家园。最终,国王的军队打败了敌龙,阿黛菈得以重回故里和亲人一起生活,但是她却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天赋,冰龙也再也不会回来……
这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爱与责任,梦想与成长的故事。是马丁在年少时对这些关键词所倾注的热情,对奇幻文学所奉上的纯粹干净的文字梦想。亲人间的疏离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痛心疾首的事之一,明明有着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之间却横亘着一道无形的高墙。小小的阿黛菈即便被钉子扎伤了脚底,回到家也只是淡淡地通报一声,她的孤独冷淡让人既心疼又着急。也许她那颗冰冷的心需要用捧在掌心里怕飞了的细心来呵护,需要用炽热无比的疼爱来焐热。可父亲哪里是不爱她,酒酣之际,他对哈尔说的那句“我不爱她?噢,哈尔,三个孩子里我最疼这个娇小的冬之子”让人得以一窥他内心的柔软一隅,和天下所有深沉的父亲一样,他只是讷于表达罢了。马丁以一颗赤子之心书写阿黛菈的选择,她的孤独,她最后的回归,告诉阅读本书的孩子们,爱与家庭,永远都是珍贵的。
对比《冰与火之歌》,这本书中同样有冰龙与火龙的对峙,驭龙的女孩,冰龙和大冰冻的传说,讲故事的老奶奶。《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与构架在本书中已经初见端倪。相比老辣犀利的《冰与火之歌》,这个犹显青涩的纯净故事,对马丁内心的柔软和包容,他最真实的热爱,表达得更为热切、直白。可以说,《冰龙》使我们得以更接近马丁的内心。
阿黛菈那毫不掩饰的冰冷,对亲情的漠然,总会使人回想起自己曾有过的叛逆。曾几何时,在年龄与阅历刚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学会了思考,此时,为了急于证明自己的长大,总是会变得暴躁又自负,倔强又自卑,粗暴地拒绝一切来自父母亲人的劝告。时光不知道要经过几转,才会让我们看清父母头上的白发,讶叹随时回家都整理得一尘不染的房间,注意到电话里小心翼翼的问候。我们始终都要成长。冰龙之于阿黛菈,亦如年少不切实际的坚持于我们,在丰满孤独的岁月之中成为砥柱,又在向前的路上不知消逝于何时。责任与妥协,区别在于是否心甘情愿。
乔治•R.R.马丁对《冰龙》的唯一注解是:“我希望告诉孩子爱与家庭的价值。”
亦愿人人能读懂《冰龙》,读懂一颗年少的心。
3.任何一种方式参与都有机会获得赠书①转朋友圈以截图形式消息我们;②精彩评论者。(请同时留下“书名+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务必留下联系方式,如果48小时内没有互动,小编就呼叫不到你了,你已不在微信的服务区:)
(上期获赠《凹凸相对论》的朋友:龙、布尔、道诚文化骆骆、懒得克管、18 til i die,请尽快把联系方式留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订阅商报请点击:线上商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