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似一顽童,握神来之笔,涂就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金黄是最亮丽的秋色。
又一年的将去。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荣誉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社科优秀青年专家、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员。在众多领域身兼 《英美诗歌欣赏》精选39首英美经典诗歌作品,并进行了详细注释、解读和赏析,辅以视频、朗诵、译文及开放性思考题,帮助读者充分体会英美诗歌发展的轨迹和共性、个性特点,从而深刻了解英美文化发展的精髓;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905-1950),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毕业于上海大学和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1932年,赴法国留学,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1936年,他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译作有《少女之誓》、《鹅妈妈的故事》(法国)、《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
•世界诗歌奖•杰出翻译家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天津重点项目《汉诗英译美学研究》、《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汉诗英译风格流派研究》。
(1880-1932年),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1924年后,他先后担任复旦大学文学系教授、上海大学文学系主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政务次长。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师生传唱至今。诗集、散文、杂文、文论和文学理论众多,如《《旧梦》、《邮吻》、《卖布谣》、《白屋文话》、《故事的坛子》、《中国文学史》等。
,先后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外文系。1993年留学美国攻读博士,毕业后先在美国辛辛那提辛康软件公司从事教学软件开发,后在美国田纳西州莱恩学院从事网络管理和教师电教培训工作。在美国期间经常应邀参加汉语教学项目,对古典诗词、典籍英译有研究。
曾泊着杜甫的扁舟
我不认识月光 只看见诗句的皎洁
我不是象征 死在一粒葵花籽硬壳下的太阳
也不是 孩子们雪白坍塌的肉
忘了那阵疼 骨头被玻璃切开时像玻璃
一种窒息不在死后 种植到天边的栅栏
铐着更难堪的沉默 因此 我不怕
它被烧制成形 和你的并无区别
不在乎石头含着的金黄 得继续
因积极参与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而被西方媒体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之一”。
谁能把荷的心呼唤出
成了一孔孔的藕断丝连
我只愿意独自呆在诗里,诗独自
呆在海里,海独自呆在有风的夜里。
嘈杂的人群从细小的白沙里走出来换气。
换完气的细小的人群回到嘈杂的白沙里,
又是一天,地平线把太阳拖进水底。
海从夜里裸泳了出去,诗从海里裸泳了出去,
我从一首诗裸泳到了另一首诗里。
,意为“鲸鱼叉”,里约热内卢的一个小海滩,夹在著名的伊巴奈玛海滩和科帕卡帕纳海滩之间的犄角上。)
之一,北京大学副教授。他于8月22日去世,终年47岁。2002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执教,后为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1989年毕业于美国康科迪亚大学。系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旅居美国十四年。1998年回国在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担任教学与测试室主任、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研究生高级文学翻译等课程教学。任海外凤凰诗译诗社副社长。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韵译天安门诗抄100首》《英韵周恩来朱德及陈毅诗选五十首》等译著。
只欣赏它静止的美
.
小到被秋天忽略
.
,笔名 日有所诗。祖籍 江苏省靖江市,现居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央媒资深制片人。业余时间喜爱诗歌创作和翻译,时有诗作和译作发表于海内外专业刊物和新媒体平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在共同搭建的南瓜架下
.
赴20多个国家任翻译、参会;曾任教于北理工珠海学院;翻译高质量发文16篇,编著6本,在中国译协和桂林合办的2005“桂林山水甲天下”译文征集中摘冠。
在三圣乡的屋顶撒上一层糖霜
而我与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