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操其事,先明其理。不然入手即错,回头难矣。
拳学为根基。有通拳学,不懂用剑使枪的,未有精于刀剑不通拳脚的。故初学武术,拳学为先。
拳学名称笼统,其实无所不包。内修精气神意,外显劲力妙用,乃至打手诀窍,与兵法合,亦通于易。
习拳须内外兼修。所谓练拳不练功,终是一场空(劲力意气相依,所以化腐朽为神奇),练功不练拳,终是无舵船 (徒有内劲之强,不知其外用之妙,亦难竟其精义)。内外功夫,皆须明师真传,否则差之毫厘,难保不谬以千里。
一谈内外,世人便有内家拳,外家拳之分。细细分辨,其实难分。世以少林为外家,武当三丰所传为内家,并不允当。未有精于内家拳法,而未曾修习外家功夫者。太极拳诀有云,欲练太极先操手,操手须练指掌拳,即教人用自然惯性之力,使两边指掌拳臂四面排打,以使内外皆壮,乃能致用。不然,遇坚强者,一触即溃,焉能徒以身法劲道取胜?世所流传之易筋经版本亦有外壮法,惟谆谆告诫,须先求内壮,而后外壮,以全其功。少林亦有称内劲一指禅(旧称罗汉神功)者,从内家桩功入手,其外用收效与道家混元桩等颇有相类之处。内家拳,无外家功夫则未全。外家拳,无内家功夫则不神。故真学武者,必依归内家拳法,并行其必备外壮功夫,乃能尽其神妙。
武术的初级阶段只是功夫,精深之后乃成为艺术,最高境界乃能以武入道,触类旁通。正为其有助道,防身,济世之用,道家佛门多有精通其道的修士,代代传承。能与修真悟道宗旨相合者,如道家武当三丰太极拳,龙门先天八卦掌,华山六合八法拳,密宗大悲陀罗尼拳等等佛道修士真传,方为上乘。
内家功夫,多有相似处。正此相似处,是其共性,乃不易之正道,武学之真传!
不筑根基,不懂劲意,徒练套路无益也。道家入门,砍柴挑水,以壮筋骨气力,站桩打坐,单操运使,走圈松紧,以筑道基,练身伏气,以体劲明用,又或以内外药辅之以固其功,进而修习打手功夫以通达内外妙用。此外,尚有尺板球袋,打水拍纸,推树操手功夫终身不辍。如此种种,必待明师指点,一心勤行,乃有望成就。若好高骛远,不树根基,则虽学遍名门,终无益也。
道祖创下内家拳法,本欲天下英雄藉此而延年益寿,四海修士凭之而明理入道。每见有修习内外家拳者中年而身体伤毁,难享遐龄,其健康状态与寿命长短尤不如常人,多因练拳入於歧途,不知修养之妙。仙学家胡海牙先生曾谈及一拳学评判标准:能养生的拳法,往往精擅技击。无能养生的拳法,技击也往往不行。此言道尽真义。
时下世人对传统内家拳学颇多置疑,以为崇尚实用的自由搏击散打,泰拳,截拳道,跆拳道等更为殊胜。这些置疑并非无的放矢。就像西医,国医之比较,各有优劣,而国医界中往往更容易鱼龙混杂,粉墨登场。倘若定要以李小龙或泰拳王比较内家拳门中的说客散人,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而拳学之真传,一如修真之学,世间凡几?向来只有别具慧眼的有缘人能得。